关键词:
智慧化城市
数字化监督
城市管理
管理评估
管理决策
城市监管
城市服务
摘要:
背景目的:智慧城市是全球城市建设发展方向,智慧城市的基本思想是以数字化和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实时收集城市事件信息并分析,转化为更优的管理评估和管理决策,最终提高城市服务效率。数字化部门的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第一步。重庆市江北区于2014年11月20日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旨在实现重庆市江北区城市事件监督数字化,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基础,同时阶段性提高城市服务质量。中心的城市监督系统已运行7年,系统的运行情况,即1)系统监督渠道设置是否完善;2)系统对城市问题的分类是否清晰;3)系统对城市问题的监督能力是否足够;4)系统对城市问题的改善作用是否得到发挥,需加以分析和评估,以更好的发展建设该监督系统。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重庆市江北区2015-2019年的数字化监管数据,研究重庆市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监管系统的运行情况,为该系统更好的运用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获取重庆市江北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监督系统2015-2019年的监督数据,以来源渠道、事件类别两个层面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各渠道、各类别逐年的事件次数,通过分析趋势评估系统的监督能力和城市问题的改善程度。研究结果:第一,通过对数据渠道分析得出,监督系统主要设置六个渠道监督城市事件,即1)专项排查、巡查、视频上报渠道、2)社会公众举报渠道、3)热线渠道、4)创文明城区专项渠道、5)马路办公渠道、6)车载视频上报渠道;监管主动性渠道为主,群众主动性渠道为辅;热线渠道可以满足群众监督城市问题的需求;监管主动性渠道较为完善,仍在尝试马路办公等新渠道。第二,系统将城市问题分为三大类,即1)监管类(市容环境、街面秩序等)、2)公共服务类(交通设施、公共设施等)、3)个人服务类(社会救助、就业保障等);反应对城市问题的分类较为细致。第三,除少数监管类事件外,多数事件次数均有平台期的趋势,说明系统对城市问题的监管能力较为充足。第四,以创文明城区相关事件距离,其处理次数从2015年的2次升至2016年的291次再回落到2019年的0次,说明系统对该方面城市问题的改善作用得到发挥;但市容环境、街面秩序等问题处理次数逐年增加,说明这些城市问题未在系统的监督下得到改善。研究结论:系统监管渠道设置合理,对城市问题的分类细致,对城市问题的监管能力基本充足,对部分城市问题的改善起到了应有作用,但对市容市貌、街面秩序等城市问题仅起到监管作用,该类问题的发生率未得到缓解和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