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正义
生产正义
分配正义
历史性
超越性
摘要:
分配正义作为界定社会公平正义的一种价值尺度,是人们长久以来不断追求社会正义的价值选择。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关于马克思有无正义探究的问题围绕赞成与反对两个对立阵营形成激烈争论,同时也使其分配正义得到广泛关注。缘起于马克思的正义之争,在生产正义与分配正义辩证关系的理解中,用历史的观点阐释分配正义,明晰他所具有的超越性的分配正义思想,从而确证马克思存在正义的思考。赞成派从分配正义的建构入手,主张“马克思存在正义”;反对派认为“马克思拒斥正义”,片面割裂正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未真正窥视马克思的正义全貌。生产正义对分配正义的遮蔽不是无懈可击的,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纠正了传统分配正义观的不彻底性。历史唯物主义虽使得马克思的正义思想从分配正义通向生产正义,但分配正义作为马克思正义观的切入点,对其超越性的探究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将传统抽象的正义观念赋予现实的内涵,从而使分配正义成为一种引领社会发展变革的正义话语。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植根于社会现实展现理论的导向作用,从而能够在社会发展阶段中得到历史性的呈现。马克思的分配正义始于对资本主义法权正义的否定,私有制内的按资分配是形式正义的幻象。马克思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剥削劳动,使得其分配正义思想在否定性的探究中得到初显。然而马克思并未止步于此,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建构中彰显其分配正义的发展。马克思看到实现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性和现实局限性,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而来的按劳分配具有分配不公正的正义缺陷,从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初级阶段过渡正义的解析下实现对分配正义的进一步推进。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马克思主张通过按需分配实现更为正义的构建。共产主义社会公有制下的分配正义满足人的自我需要,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终极正义的肯定性建构,实现对分配正义思想的深化。通过对社会发展三个阶段的历史性考察,能够找寻到马克思的分配正义存在的理论资源。马克思的分配正义作为一种超越性的正义观,与传统分配正义观不同。超越传统的德性正义,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是一种指涉社会分配现实的正义关切。马克思将历史性融合进分配正义的主张中,超越古典经济学的永恒正义,看到在历史阶段的更迭中,分配正义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是以无产阶级为主体的革命意识,超越自由主义的改良正义更具有革命性。同时,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超越传统僵化的分配正义观,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辩证法自觉实现对立统一,具有独特的理论张力。马克思将事实性特征融合于分配正义中,超越仅作为价值规范的传统分配正义观,实现事实分析与价值规范的统一。马克思也并未停留于对资本主义分配现实不正义的否定中,从而拒斥作为一般正义观念的分配正义;而是在对共产主义社会的构建中得到进一步的阐释,实现批判现实与构建未来的融合。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旨在追求全人类的自由解放,最终呈现一种超越性的正义观。马克思将对公平正义的政治理想融进分配正义的建构中,同时包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克思的分配正义正是在理论与现实的双重进路中,实现正义观念在社会现实的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