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分配正义观
中国意义
摘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以确立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走向纵深,收入分配制度建设取得重要成就。新时代分配正义取得良好发展势头,共同富裕伟大目标正逐步实现,但当代分配正义的实现依然面临着重重困难与挑战,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差距分化趋势明显、收入分配的地区性差异与行业间差异过大等问题成为制约新时代分配正义实现的主要阻碍。解决新时代分配正义领域的种种问题要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尤其要立足于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充分发挥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对现实生活的指导意义,让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同时,要系统回顾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在我国实践发展历程,全面且辩证地看待我国分配实践取得的重大成就及经验教训,从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基本原理和我国分配正义实践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汲取经验,为新时代分配正义构建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引。逐步缓和并推动解决社会主要矛盾,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实现共同富裕伟大目标,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此外,资本逻辑主导下西方分配理论对我国构建新时代分配正义产生了严重冲击,在这种背景下对马克思分配正义观进行再研究、再认识有利于破除西方分配正义观的消极影响,树立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对于我国分配正义实践的指导性地位;有利于进一步将马克思分配正义观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符合中国发展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配正义观,不断丰富马克思分配正义的科学内涵;有利于解决我国的现实问题,尤其是解决深化收入分配改革领域的重点问题。新时代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进而追求实现社会主义分配正义需要通过研究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理顺生产与分配、消费与分配、交换与分配的关系,开拓、创新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有利于处理好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需要在我国分配正义实践中实现二者的动态平衡,如何以历史的眼光看待公平和效率的关系需要从马克思分配正义观中寻找答案。本文立足于经典著作,基于国内外学者研究的丰硕成果及不足之处展开研究。首先,深入分析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理论源流,即西方古典哲学中的“自由正义”思想、英法空想社会主义中的“均等分配”思想以及古典政治经济学派中的“按劳分配”思想;其次,客观归纳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科学内涵,总结提出实现马克思分配正义观需要物质生产作为现实基础、公有制生产关系作为先决条件等核心观点以及马克思分配正义观所具有的历史性范畴、阶级性立场、批判性品格、实践性导向四大特征启示;再次,从横向上系统梳理苏联关于马克思分配正义观中“按劳分配”“分配差异”“利益分配”等问题的认识和实践历程,从纵向上系统梳理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历程和经验教训;从次,将本文的研究视角转入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新时代视野,客观归纳了新时代分配正义观始终贯彻人民中心的立场和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主要原则,即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相统一的原则、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统一的原则、共享原则。同时,从经济、政治法律、社会伦理三个维度系统梳理马克思分配正义观在新时代的发展成就,归纳总结新时代分配正义观的困难与挑战;最后,文章分为理论启示和实践启示两个方面深入发掘马克思分配正义观的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