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财富分配
社会财富
伦理思想
摘要:
人类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与其利益相关。财富分配作为社会成员切身利益的实现机制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一个社会的发展,因此,财富分配历来就是一个伦理问题,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往西方,财富分配伦理思想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人类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各种财富分配伦理思想层出不穷,相映生辉。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伴随着财富分配领域种种不公平现象的滋生和财富分配差距的扩大,财富分配伦理研究正逐步成为当代应用伦理研究中的一个活跃领域。\n 财富分配伦理是财富分配的正当性及其制度、操作规范和方法论的价值哲学,是调节人们财富分配关系、活动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和道德意识的总和。财富分配伦理的核心范畴是财富分配的正义。这意味着财富分配伦理是一种以实现财富分配正义为基本任务,以处理财富分配过程中的伦理问题形成良好的财富分配秩序为途径,以促进社会正义实现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的伦理学。作为时代精神的凝结,当代财富分配伦理本质上是一种科学的分配观,它是科学发展观在财富分配领域的全面实现形式。在当代财富分配正义理论多元化的背景下,财富分配伦理建构就是要在科学发展观的统筹兼顾的辨证思维指导下,立足于全球化时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精神,在“和而不同”中寻找交汇点,在积极的对话中汲取各种财富分配正义理论的营养,以形成合理的财富分配正义的价值共识。基于此,当代财富分配正义价值共识集中反映了从当代众多的财富分配正义思想中所剥离出一些具有最广泛的认同空间的底线价值观,它在价值理念层表现为“促进人的自由发展”、“最大限度促进社会财富增长”、“尊重和体现经济主体的合法权利”、“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有利于弱势群体”,其中“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和“有利于弱势群体”可以归属于“促进人的自由发展”这一价值理念;在操作原则层面表现为遵循贡献与回报相称的应得原则、基本生活需要满足的原则和差别原则;在运行层面表现为对事前正义(财富分配起点平等)、过程正义(财富分配过程公平)、事后正义(财富分配结果公正)的追求,并使三者相统一。\n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前的财富分配不但没有实现这种正义,反而在很多方面都有违于正义:其一,在作为财富分配基础分配秩序的市场分配秩序中,存在着大量违背贡献与同报相称的应得原则、侵害经济主体合法权利的分配潜规则的正义陷阱;其二,财富分配差距悬殊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财富分配差距悬殊不仅直接表现为对财富分配结果公正原则的背离,而且还会干扰经济的正常运行、影响社会稳定、恶化社会道德环境、诱发许多不健康的社会行为,从而严重背离了社会正义的轨道。其三,肩负着追求财富分配正义道德理想使命的非市场主导型财富分配(政府财富再分配与第三次财富分配)正处于市场逻辑这一时代性的“意义危机”之中:政府财富再分配的存在不断受到质疑和诘问,第三次财富分配又缺乏普遍的、积极的社会响应,这导致了非市场主导型财富分配实施不力,从而阻碍了财富分配正义的实现。\n 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从伦理角度入手:1、通过确立参与财富分配的经济活动主体的守规精神,把外在于人的财富分配正式规则转化为人们的“心中之规”,以此来强化分配正式规则的约束功能。2、通过经济人格道德化、行政权力廉洁化和社会文化纯净化途径以根除分配潜规则滋生和发展的土壤和条件。3、运用中道伦理的智慧,维持适度地的财富分配差距。4、对非市场主导型财富分配进行伦理注解,充分认识它是一种责任行为以及它在促进财富分配正义的实现过程中的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并通过培育公仆精神和公民精神为非市场主导型财富分配健康、有效地开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