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事速裁程序
分配正义
协同推进诉讼进
摘要:
20世纪中后期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民事纠纷的类型日趋多样,民事案件的数量也逐年增多,传统的民事诉讼程序已无法适应新型多样的民事诉讼需求,诉讼爆炸已然成为世界性课题。为解决程序繁琐、诉讼延迟以及费用高昂等问题,各国大力推行民事司法改革,积极探索问题解决之道。民事案件的大量增加,无疑给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于是,旨在快速解决民事纠纷的速裁程序,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就国内而言,早在2003年,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在《关于落实23项司法为民具体措施的指导意见》中,就提出了“对简单的民事案件适用简易程序速裁,减轻涉诉群众的讼累”的工作要求。此后,全国各地法院结合当地民事审判工作实际,陆续制定了有关民事速裁程序的工作细则或者暂行规定。 诉讼进程的加快,在客观上缓解了法院的审判压力,保护了当事人的程序利益,同时,它还节约了司法资源,提高了司法威信。然而,在看到速裁程序上述优点的同时,我们还应注意到该项制度存在着立法的缺失、诉讼程序的不当简化以及审理期限的过度缩短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使我国速裁程序的推行缺乏正当性依据,而且运行过程也显得有悖程序法理。本文认为,欲完善我国的民事速裁程序,就必须在司法理念上树立分配正义的诉讼观,在程序设置上实行案件的类型化审理,在具体操作中强化法院与当事人协同推进诉讼的义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诉讼进程加快的同时,不致引起其他问题。 本文共计四万五千余字,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大部分。 引言介绍了民事速裁程序产生的社会背景以及研究的现实意义。 正文共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民事速裁程序的基础理论。该部分首先界定了民事速裁程序的基本内涵;接着对民事速裁程序的历史沿革进行了梳理;随后分析了民事速裁程序的法理基础;最后对民事速裁程序与相关程序制度进行了分析比较。 第二部分为域外视野中的民事速裁程序。该部分首先介绍了以法国和德国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有关民事速裁程序的立法情况;其次介绍了以美国和英国为代表的英美法系国家有关民事速裁程序的立法情况;最后对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有关的民事速裁程序的立法体例和立法内容进行了比较。 第三部分为中国语境中的民事速裁程序。该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民事速裁程序的历史发展;其次分析了我国民事速裁程序的基本现状;再次揭示了我国民事速裁程序的价值功能;最后总结了我国民事速裁程序的主要问题。 第四部分为我国民事速裁程序的完善。该部分首先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速裁程序的宏观构想;然后指出了完善我国民事速裁程序的微观思路。 结论部分在总结全文的基础上,指出民事速裁程序仅仅是缓解审判压力和解决诉讼迟延的“内部性程序措施”,欲使民事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前述问题得以根本解决,还必须通过设置多元化的纠纷解决形式、增加法院的办案力量、合理设置诉讼与非讼的衔接机制等“外部性保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