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监管
公链
以太坊
智能合约
摘要:
区块链是我国近年来着力发展的新兴技术,而去中心化是其最重要的特性。在区块链领域中,相比于联盟链与私有链,公有链去中心化程度最高,拥有更广泛的用户群体与更繁荣的技术生态。跨链、预言机等近年来区块链领域的重要创新均源自公有链社区,因此公有链更有可能先一步实现大规模产业赋能。但同时,公有链中去中心化程度高,交易匿名且不受约束,导致其承载了大量的非法交易,合约攻击、违规信息上链等不法行为造成经济损失与安全风险,阻碍了其在我国的应用落地。因此,推动区块链前沿技术在我国顺利发展的关键在于确保公有链在我国安全合规地落地,而建立适应区块链去中心化特性的监管体系则是其中重要一环。
相比传统监管机制,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征使得链上交易难以由中心化机构统一监测管理。此外,虽然区块链中的节点会对信息进行校验与共识,但仅限于防止区块数据篡改等基础性问题,对于链上项目的攻击、诈骗等不法行为没有设置验证环节或预留验证时间。并且区块链不可篡改的特性使得这类恶意行为一旦上链就难以更改,交易发出到上链的短暂时间差更要求了监测数据的时效性。
针对以上问题,本课题旨在探讨一种提高公有链可监管性的方案,提出了为链上节点引入新职能,并据此设计与实现了具备自我监管能力的区块链节点,在实验环境下构建一条与当前公链生态接轨的自监管的区块链网络。本课题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点:
(1)提出基于公有链的监管方案。方案中创新性地引入了监督者节点,该类节点在现有区块链拥有验证职能的节点基础上实施更快速、更全面的数据同步模式,同步链上节点、交易信息。基于去中心化的思想,该类节点并不扮演传统意义上的中心化管理角色,而是承担在现有校验与共识机制之上进行更快速全面的收集与验证任务。提出在所有节点中增设预传递机制以支持这种同步模式,通过更快同步交易数据,为验证预留更多的时间窗口。同时,提出监管响应措施的职能分离,监督者节点将验证结果同步至网络中所有节点,接收到验证结果的节点通过自查进行恶意行为的验证过滤。该方案通过这种链上自检自查的模式平衡区块链去中心化与监管之间的矛盾。
(2)提出了节点验证方案、数据共享方案以及链上数据的分类方法。监督者节点间实施基于智能合约与EVM日志的数据共享方案,通过上链保证信息的透明公开,通过智能合约将监督者节点信息上链确保节点身份可溯源。此外,对同步的链上数据根据其特征设计了交易行为上的分类方法。
(3)基于本课题提出的方案实现具备自我监管能力的区块链节点,即在以太坊的节点客户端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Node Viser框架,覆盖基础层、数据层与合约层。通过运行该节点组成区块链网络进行实验,对交易拦截成功率、合约Gas成本、数据采集时间以及节点启动性能的测试分析,验证了方案的有效性和实施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