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电子证据
电子证据保全
区块链
智能合约
监管
摘要:
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和信息网络的快速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引领着我们追求更高质量的美好生活。但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化的发展也引发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纠纷并不断涌向法院,其中涉及电子证据的系列案件十分突出。一般而言,诉讼法学界认为电子证据所固有的依赖性、易被篡改性、专业性特点长期以来都是电子证据保全中的痛点。而近年来区块链技术的快速发展则给学界带来了研究的契机,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防篡改、可追溯的特性赋予了电子证据保全制度新的契机和内涵。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区块链技术创新发展逐步走向成熟,区块链的应用也从经济金融领域延伸到电子信息存证领域,愈发受到法学界所重视。但与此同时,也不难看到“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制度也存在着立法支撑缺失、区块链存证标准不统一、区块链存证与公证保全分离模式增加当事人负担、第三方区块链存证平台中立性备受质疑等系列问题,这极不利于电子证据保全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为此,笔者重点选择“杭州互联网法院区块链存证第一案”和“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区块链存证首案”两案作为研究对象展开研究,并做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当前区块链存证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据此提出完善电子证据保全制度的对策建议。除引言和结语以外,论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典型案例与基础理论。该部分首先分析了“杭州互联网法院区块链存证第一案”和“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区块链存证首案”的案件基本情况及主要争议焦点,并在此基础上对比两个案件存在的异同,为提出问题做好铺垫。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梳理和归纳了“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制度的内涵、特点、电子证据与相关概念的辨析、“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制度较传统电子证据保全制度的优势等基础理论,为后文的研究做好理论支撑。第二部分:“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制度的应用场景。该部分主要概括当前国内外区块链技术在电子证据保全领域的发展概况,并总结域外实践对我国区块链保全电子证据的发展所带来的经验和启示。对“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的合法性和法律地位在法律层面给予及时肯定有助于提高电子证据司法采信率,更好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同时还应注重挖掘区块链技术在记录和监管上的功能价值。第三部分:“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制度面临的挑战与质疑。该部分通过分析我国有关区块链存证的立法情况,指出我国区块链存证在立法上存在的缺失;并分析得出实践中存在区块链存证标准不统一、区块链存证与公证保全分离模式增加当事人负担、第三方区块链存证平台中立性遭受质疑的问题。第四部分:“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制度的完善与推行。在前文理论支撑和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该部分对完善我国“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制度提出四点建议:一是理念的更新。“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制度在电子证据保全的内涵、证据保全技术、证据保存方式、证据的司法运用上都进行了更新,因此有必要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就电子证据保全制度进行理念上的更新。二是法制基础的夯实。在完善法律法规和节点认证准则的基础上,将法律法规及经节点认证后的准则转变为智能合约,探索发展智能合约治理制度,以构建区块链存证内部治理和外在治理相协调的治理模式。三是范围的扩充。论文建议将第三方区块链存证平台纳入电子证据保全主体,及时肯定第三方区块链存证平台的法律地位,加强第三方区块链存证平台的中立性。四是具体路径的选择。论文提出可以考虑开展“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试点、推出“区块链+公证保全”工作机制、纳入智慧法院建设规划、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推进,以更好地发现电子证据保全运行中问题,并在法治框架之下有效解决问题,扩充“区块链+电子证据保全”制度的适用空间,从而为我国司法领域的电子证据保全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