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教育哲学
实践哲学
教育实践论
话语类型
历史分析
重构
摘要:
作为一种专门的理论领域或一个学科的教育哲学,总是以引领或革新我们对教育的总体性理解为基本任务,因而它最终总要提供某种对教育的总体性解释。基于不同的哲学范式,必然会有不同的教育哲学,进而也就会有不同的对教育的总体性解释。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哲学逐渐摆脱对分析哲学范式的方法论依赖,而逐渐向实践哲学靠拢。在此背景下,教育哲学的主流理论形态也从分析教育哲学向教育的实践哲学转变。这样一来,教育哲学理解教育的方式就从对一般性的教育概念、命题的语言分析转向关注教育实践。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历史环境地变化以及教育实践本身所面临的挑战,也要求教育哲学从实践的思维和观点出发来关涉总体性的教育实践。故而将教育哲学建立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有其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背景或原因。然而由于实践哲学本身就是一个宽泛的理论谱系,且在漫长的哲学史中有着复杂多样的理论类型,不同的实践哲学类型往往提供不同的关于实践的思维和观点。故而实践哲学基础上的教育哲学是否可能,如何可能,以及作为实践哲学的教育哲学应如何理解教育以及教育实践的问题,就成为当前教育哲学发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缘于此,确立“实践哲学视域下的教育实践论”这一课题就有了根据和意义。我们确信哲学难以割离哲学史,哲学的演进与创新总是奠基于对过往哲学理论和概念范畴的重新阐释之上。教育哲学作为具有哲学基本形式的理论活动类型,同样有着难以与教育哲学史分隔的研究传统。要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重塑教育哲学,进而获得对教育的因应时代的总体性解释,就是要在实践哲学与教育哲学互动的历史关联中,重新发掘理论历史中是如何从实践的观点和思维出发来理解教育并形成各种教育实践论的解释框架的。基于这样的方法论前提,我们从实践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历史互动中概括出诸种经典的教育实践论话语类型。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分析原则,具有类型意义的教育实践论话语首先关注的是亚里士多德对实践哲学的始创以及奠基其上的古典教育实践论话语。继而近代以来,以培根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哲学在批判中世纪经院哲学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技术实践论,促成了由夸美纽斯和斯宾塞等为代表的科学经验主义的教育实践论话语的形成:康德因续卢梭对由培根、霍布斯、洛克等为代表的早期现代性哲学观念的批判,将道德的实践确立为实践的唯一形式,进而形成一种道德实践哲学,在此基础上促成一种道德理想主义的教育实践论话语的形成;此外,作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者的赫尔巴特则综合近代以来的哲学和经验科学的共同成就,试图提供一种具有综合色彩的教育实践论话语。马克思和杜威基于对传统哲学在思维范式和逻辑形式上的直观主义、二元思维以及先验取向上的不满,分别以各自的方式展开批判和改造,并从不同的理路促成现代实践哲学的诞生,马克思在批判传统的直观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实践唯物主义的实践哲学,而杜威则在批判传统的感觉经验主义的基础上发展出一种实践经验主义(新经验主义)的实践哲学,奠基其上又各自促成了现代教育实践论话语的形成与表达。除此之外,由于对现代性的生活与实践受越来越全面而强烈的技术理性的宰制的不满,20世纪50年代以来哲学领域逐渐出现对复兴古典传统的热望,进而新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出现,在此基础上也促成了一种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的教育实践论话语的形成。教育哲学史演进中的诸种教育实践论话语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教育实践的善、教育实践的过程形式以及对象属性等问题的各种不同理解。今天要在实践哲学的基础上,以教育哲学的方式形成我们对教育以及教育实践的总体性解释,也就意味着我们必须选择并重构一种因续历史却直面时代的教育实践论话语。我们发现合理性问题正逐渐成为哲学研究中的中心问题,实践合理性理论正成为实践哲学的重要构成。基于此,我们确立教育实践的合理性问题作为重构教育实践论话语的中心问题,在综合把握教育实践论诸历史话语中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也试图重构并提供一种实践合理性的教育实践论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