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葛兰西哲学
马克思主义
批判性思维
摘要:
“实践哲学”是葛兰西整个理论的基础,也是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再阐释的一个重要贡献。从理论源头上看,葛兰西的实践哲学深受意大利黑格尔主义者克罗齐的影响,按照葛兰西的看法:“正像黑格尔主义在当时文明开始时曾是19世纪实践哲学的前提,克罗齐的实践哲学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可能是今天实践哲学振兴的前提。”克罗齐的思想是一战前后理解理性的指导方针,而他本人是“欧洲文化的领袖”。葛兰西对克罗齐哲学的反应具有哲学与政治的二重性,即当他批判克罗齐时,他不仅批判克罗齐的哲学思想,更关注克罗齐哲学思想的政治效应。葛兰西对克罗齐哲学的批判改造,吸取了克罗齐哲学中的能动原则,将这种能动原则置于特定历史情境之中,以实践一元论的方式超越了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中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二元对立,并在关注哲学与政治生活的联系中,实现了哲学与政治的内在统一。在葛兰西的思想构建中,可以说,实践哲学构成了其整个思想的前提,这个前提贯穿在他对国家与市民社会以及霸权理论的建构中。\n 文章分为三大部分:\n 第一部分:通过介绍克罗齐对黑格尔的批判阅读,介绍其理论的核心层面主要体现在对“具体的普遍”的强调,对“相异辩证法”的坚持,在继承黑格尔哲学超越旧哲学二元论的基础上,为“实践哲学”的建构提供了哪些重要的理念。\n 第二部分:葛兰西对克罗齐哲学的批判和改造以这样一个总体判断为基础:即克罗齐是1890年代以来修正主义知识分子的领导,他从黑格尔哲学出发,将实践哲学再次抽象化了,他对历史的看法就只能满足于一种抽象的伦理政治,提倡一种“消极革命”,强调对现实进行改良。因此,必须实现对克罗齐哲学的再颠倒,使克罗齐哲学中的有益部分真正成为实践哲学的重要内容。葛兰西对克罗齐的批判在于,将哲学从只是一种精英的活动,到实现马克思主义的罗伯斯庇尔和康德的统一,实现哲学与政治的统一,使哲学与大众集体意志的形成统一起来。\n 第三部分:实践哲学是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种称谓,但同时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的一种探索,以便将自己所理解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同第二国际的正统解释区别开来。面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流行的庸俗唯物主义与新康德主义的倾向,葛兰西从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立场出发,透视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庸俗唯物主义与新康德主义的理论同质性,提出了一种绝对历史主义的哲学视野,并完成对实践哲学的逻辑建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