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国想象
意识形态控制
自由度
沈阳师范大学
中国文化
学术研讨会
文学研究所
消费时代
大专院校
科研机构
摘要:
2006年5月9日至11日,由北京文联研究部、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国想象”与文化消费时代学术研讨会在沈阳师范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机构的学者、教授有:陈晓明、程光炜、陈福民、张恬、朱大可、张未民、蒋原伦、张清华、吴义勤、高楠、张伟;著名作家刘兆林、马秋芬、马晓丽;沈阳师大教授孟繁华、贺绍俊、季红真、李泽淳等四十余人参加了研讨会。与会者认为,在全球化向着纵深发展的时代,“中国想象”在文化消费时代更加多样和丰富。在各种文艺样式中,“中国”的形象在想象中被充分地塑造出来。不仅西方在“想象中国”,而且本土的文学艺术也以不同的方式重塑了中国的形象。一方面,这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文学艺术生产和资讯手段的空前发达有关。在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广告、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中国想象”得以充分的表达。如何判断和阐释中国的想象、形象以及文化消费时代的文学艺术,成为当下学界共同关心的现实问题。学界如何在全球化语境中寻找到自己的话语权和生长点,如何创建能够回应现实问题、具有本土特征的文学理论批评话语,是一个迫切需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与会学者、作家围绕“中国想象”与文化消费时代的诸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讨论。与会学者、作家普遍认为,会议论题有极强的现实性,虽然不可能通过一次会议得到全面解决,但讨论推进了问题向纵深层面的展开,学者、作家不同的思路和视角使与会者相互受到启发,许多有价值的观点和看法逐渐清晰。这里集中发表几篇会议提交的论文,它们从不同角度阐释了“中国想象”与文化消费时代的关系。无论他们持有怎样的观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讨论的问题是真问题,也是学界在当下的文化语境中共同关心的问题。我相信,对这一问题的讨论还将持续下去,因为它与我们每一个人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