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纪录片
控制意识
超级中国
艺术真实
摘要:
在纪录片的1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纪录片大师以及许许多多的纪录片理论大师,像弗拉哈迪、格里尔逊、伊文思、巴赞等等。而他们也发表了很多自己的独到理论。其中格里尔逊提出的“对现实的创造性处理”成为了本文撰写的理论来源。纵观纪录片史我们会发现,优秀的纪录片无一没有导演的主观控制意识的融入,而这种对于纪录片主观“控制意识”的融入成为了纪录片好坏的根本。而在这其中当然也曾出现过反例,像里芬斯塔尔的代表作《意志的胜利》,就是导演“控制意识”对于纪录片影响过于大,导致纪录片的内容与实际情况极为不符。而在最后的战争法庭上对于里芬斯塔尔的无罪判刑让笔者认识到,该片的拍摄者里芬斯塔尔从根本上看,其实并不是一个真正“纳粹者”,而是一个对现实没有清楚认识的电影“纳粹者”,她由于自己的学识、生活环境等等因素束缚,导致没有客观的看待周遭的现实,从选材到拍摄再到最后的剪辑都融入了与现实背离的错误的的“控制意识”,最终导致了片子的失衡。现在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优秀电视纪录片涌现出来,仔细研究我们会发现,每一部优秀纪录片都有其独特的烙印,很多时候让观众牢记的不一定是纪录片中的某个内容,而是整个纪录片的风格以及其独特的叙事结构和剪辑方法。像《舌尖上的中国》就是如此,以至于现在所有的美食类纪录片都在纷纷效仿其制作模式。而这个独特就来自于纪录片创作者的“控制意识”在纪录片中的融入。本文就纪录片创作“控制意识”的融入方式和程度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在此基础上对于纪录片创作者的“控制意识”通过理论和实际进行研究,并以近期很受瞩目的纪录片《超级中国》为例,深入探寻纪录片中“控制意识”的融入对于纪录片的帮助,以及如何适度运用这种“控制意识”,也在最后对于我国纪录片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力求可以为纪录片的发展尽到绵薄之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