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SiC
热压烧结
增韧
摩擦磨损
摘要:
刹车片作为飞机最关键的安全零部件之一,随着使用环境越来越恶劣极端,对材料性能要求也越来越严格。碳化硅(SiC)陶瓷材料是目前飞机刹车片研究的热点。在保持SiC摩擦性的同时,为提高SiC陶瓷的韧性,本课题采用热压烧结,以SiC陶瓷为基体,短切碳纤维为增强材料,纳米碳粉和纳米SiC作填充剂,在不加烧结助剂的前提下,制备Cs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研究纤维在基体中分散性、纤维体积分数、烧结温度对复合材料本征特性及服役性能改性的影响。从理论上,探索Csf/SiC复合材料增韧机理、摩擦磨损机理、抗氧化及热震机理。采用空气氧化短切碳纤维时,在480-490℃的热处理温度下处理45 min时,纤维表面形貌的改变有利于与基体的契合,增加与基体间的物理摩擦。液相处理纤维表面时,经硝酸浸泡90 min后的纤维表面沟槽密度较大,刻蚀效果明显。采用HEC分散剂,球磨时间为48 h,粉料中碳纤维分散较为均匀并且纤维损伤程度较低。选择不同参数制备Cs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致密度随纤维含量增加不断降低,当纤维含量小于30 vol.%时,相对密度在98%以上。复合材料硬度随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当纤维体积分数为55 vol.%时,硬度最低为17.1 GPa。复合材料主要由6H-SiC和C构成,其中6H-SiC晶型并未因纤维存在而改变。纤维在SiC基体中分布较为均匀,并未出现纤维聚集。但是纤维含量过高试样中,纤维出现脱落现象。短切碳纤维的不断加入,使复合材料弯曲强度不断上升,在10 vol.%时达到最高值423 MPa,随后又不断下降。基体中越多的短切碳纤维,复合材料的断裂韧性也随之逐渐增加,在55 vol.%时达到最大值4.9 MPa·m1/2。其增韧机制主要由纤维脱粘、纤维拔出、纤维断裂以及裂纹扩展组成。材料的相对密度和硬度随着烧结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在2000℃对材料进行烧结时,材料相对密度达到最大值98%,在2050℃时,材料硬度为20.7 GPa。不同烧结温度下,Csf/SiC复合材料仍以6H-SiC为主晶相,纤维在高温下容易石墨化,并且温度越高,石墨化程度愈明显。由于没有烧结机的作用,材料中没有观察到玻璃相。弯曲强度和断裂韧性随烧结温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弯曲强度在2050℃达到最大值,为396 MPa。断裂韧性在2000℃达到最大值4.6 MPa·m1/2。对Csf/SiC陶瓷基复合材料耐磨性能及热性能进行表征。复合材料摩擦系数随纤维含量增加而不断降低,当纤维含量为55 vol.%时,摩擦系数达到最小值0.23。磨损率随纤维含量的增加先下降后上升,当纤维含量为30 vol.%时,磨损率达到最小值2.65×10-6 mm3/N·m。烧结温度与材料摩擦系数关系不大。纤维含量较少时,材料主要发生脆性剥落,表现为磨粒磨损,过多的纤维将导致材料磨损率增加。复合材料表面在高温下产生3-4μm的Si O2薄膜,薄膜的存在使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Csf/SiC复合材料的热震次数随纤维含量增加而不断增加,当纤维含量为55 vol.%时,为52次。经过5次热循环时,材料弯曲强度快速下降,降低约20.5%,次数增加下降逐渐变缓;材料断裂韧性随热震次数增加下降不太明显,当经过20次热震循环后,仅仅下降16%,复合材料增韧仍以纤维脱粘、纤维拔出、纤维断裂及裂纹扩展为主,材料具有良好抗热震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