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5D针刺C/SiC复合材料
高速冲击
超声振动拉伸
力学行为
摘要:
陶瓷基复合材料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高抗压强度、强韧性、耐腐蚀性强等优点,在航空航天热端部件、高超音速飞行器等严苛极端环境中得以广泛应用。随着飞行器性能提升和高安全要求,对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了挑战。本文以2.5D针刺C/Si C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对高速冲击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分析,并与单轴拉伸试验进行对比。基于高速冲击本构关系分别建立超声振动拉伸下材料的本构关系与失效模型,同时采用设计装置进行超声振动拉伸试验,结合本构关系、失效模型及高速冲击试验结果对超声振动拉伸力学行为进行探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
(1)对2.5D针刺C/Si C复合材料试样进行室温下单轴拉伸和霍普金森压杆高速冲击试验(SHPB),分别对材料单轴拉伸和高速冲击下的力学行为进行对比分析。首先进行单轴拉伸试验,通过对比不同拉伸速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断口形貌,得到抗拉强度与拉伸速率成正相关的试验结果,并讨论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渐进损伤的力学损伤失效行为;进行SHPB高速冲击压缩试验,结合不同冲击速度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断口形貌,得到材料动态压缩时的失效形式,并发现材料抗压强度随冲击速度的增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对材料断口形貌进行观察,发现与准静态加载不同,高速冲击下材料纤维-基体界面强度更强;最后总结计算二者试验应变率,确定材料的应变率敏感性。
(2)建立超声振动拉伸下的力学失效模型。首先建立材料应变率相关本构方程,并与单轴拉伸试验和高速冲击试验得到的应力应变曲线进行拟合,最终拟合结果较好;基于应变率本构方程,在应力叠加效应、软化效应的基础上建立了超声振动拉伸下材料的本构关系;通过单轴拉伸试验得到材料的失效形式,对不同失效形式分别建立了失效模型,包括基体开裂模型、纤维断裂模型、纤维-基体界面脱粘模型,根据模型分析材料拉伸失效过程,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超声振动拉伸下的失效模型,发现拉伸过程中超声振动激励可减小界面脱粘长度、促进纤维断裂。
(3)设计超声振动拉伸装置,对2.5D针刺C/Si C复合材料超声振动拉伸力学行为进行研究。在确定超声电源和换能器的前提下,为达到试验可调节不同振幅的要求,采用理论计算与仿真验证相结合的方法设计变幅杆和工件尺寸,并对设计的超声谐振系统进行了阻抗分析和振幅测试,仿真与测试结果满足试验要求;对不同振动方式及超声振幅下的超声振动拉伸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合本构关系发现,超声能量场的作用改变了材料内部的变形机制,引入超声能量后,材料表现出明显的声学软化,软化程度与振动时间和振幅呈正相关。同时,超声会对材料产生周期性的瞬时高速冲击,使材料界面强度更强,纤维脱粘长度更短,纤维更易断裂。说明超声振动的附加有助于材料的高效去除,为材料的2.5D针刺C/Si C复合材料的超声加工提供依据。
图46副,表9个,参考文献8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