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Ag2S/Ag Janus纳米颗粒
可控还原合成
二硫代氨基甲酸银
摘要:
“两面神”纳米颗粒(Janus nanopaticle),将两种不同结构、组分的材料组合起来,不仅具备各材料组分的结构性能,而且有望实现不同材料结构性能的互补和耦合,展现出单一材料所不具有的优异性能,得到广泛的研究与应用。Ag2S半导体纳米颗粒由于其禁带宽度和吸收系数相对较大,具有近红外荧光(NIR-FL)信号,在活体成像、生物标记、疾病诊断等方面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贵金属Ag纳米颗粒,具有光催化性能和等离子体子耦合效应等,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纳米材料。本论文以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为单一前体,通过控制合成过程中还原性表面活性剂十八胺(ODA)的量,发展了一步合成Ag2S/Ag Janus纳米颗粒的方法,并进一步探讨了这种可控还原性一步合成方法的合成机理,以及制备得到的Ag2S/Ag Janus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催化降解性能等。主要包括以下两个部分内容:1、以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作为单元前体,通过调节表面活性剂十八胺和油酸的比例,发展了一种高温热解制备Ag2S/Ag Janus纳米颗粒的可控还原一步合成方法。当表面活性剂十八胺和油酸(OA)的摩尔比例为ODA:OA≤50:100时,合成得到的纳米材料是纯Ag2S纳米颗粒;当十八胺和油酸的摩尔比例为ODA:OA≥100:50时,合成的到的纳米材料是Ag2S/Ag Janus纳米颗粒。对合成的纳米颗粒进行了TEM (HRTEM)、EDS和XRD等性能表征。结果表明,杂合纳米颗粒平均粒径为10.12士0.87 nm,所制备的杂合纳米颗粒是由Ag2S和Ag这两种组分构成的异质结构,晶型分别为单斜α-Ag2S和面心立方Ag。Janus颗粒的形成原因,可能是由于表面活性剂十八胺的末端存在官能团-NH3,具有一定的弱还原性,能够在高温环境下发挥弱还原剂的作用。因此,通过改变表面活性剂十八胺与油酸的比例,可以有效控制这种Ag2S/Ag Janus纳米颗粒的形成。本工作基于表面活性剂十八胺的弱还原性,由单元前体出发直接制备出Ag2S/Ag Janus纳米颗粒,方法简单、一步合成,为合成Janus纳米颗粒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2、以二硫化碳、十八胺、硝酸银作为原料,发展了基于二硫代十八氨基甲酸银盐作为新前体,十八胺、十四胺和辛胺作为还原性表面活性剂的可控制Ag2S/Ag Janus纳米颗粒的新方法。结果表明,采用新的原料和不同的脂肪胺,均能制备出Ag2S/Ag Janus纳米颗粒;进一步说明我们提出的这种还原性可控合成技术的通用性。此外,还探讨了Ag2S/Ag Janus纳米颗粒的光学性能和催化降解性能。实验表明,Ag2S/Ag Janus纳米颗粒具有近红外发光性能,850 nm的激发光照射下,在984 nm处发出近红外荧光信号,半峰宽为44.5 nm。此外,在常温避光的条件下,Ag2S/Ag Janus纳米颗粒的对有机染料甲基蓝表现出一定的催化降解作用。当Ag2S/Ag Janus纳米颗粒溶液中加入甲基蓝后,溶液蓝色会逐渐褪去。该Ag2S/Ag Janus纳米颗粒具有多重性能,为构建多功能纳米检测平台和催化应用平台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