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金属丝电爆炸
纳米金属粉
沉积能量
摘要:
金属粉作为燃料被广泛应用于固体火箭推进剂中。相比微米金属粉,纳米金属粉能显著增加推进剂燃速、缩短点火延迟时间和减小团聚燃烧时间,从而提高推进剂燃烧效率和燃烧稳定性。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纳米金属粉的制备以及在高能凝聚体系的应用展开了研究。金属丝电爆炸法以其能量利用率高、方法通用性好、产品活性高纯度高等优点成为目前最具前景的纳米金属粉制备方法。金属丝电爆炸是极端条件下的非平衡发展过程,产品粒度较爆炸条件不稳定,人们对其中的金属材料解离机理尚未完全清楚。本文在对金属丝电爆炸现象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金属丝的匹配型慢爆炸做了物理简化,建立了经典力学下电爆炸的分子动力学模型。为研究电爆炸中金属丝的解离机理和爆炸产物特征,对铝丝在真空中的电爆炸行为做了一系列模拟研究,包括对金属丝直经、沉积能量和能量沉积速率影响的研究,重点关注了金属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解离机制和初始团簇的大小、温度等分布特征。模拟采用嵌入原子势描述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在基于C++的开源程序包LAMMPS上实现运行,使用MATLAB数学计算软件对爆炸的非平衡系统数据进行了处理。论文使用分子动力学方法计算了铝在临界点附近的等温线,用于对爆炸材料的状态分析。论文对电爆炸简化模型做了有效性的模拟验证,在模拟有效的基础上展开研究。在过热系数0.45的纳米铝丝爆炸模拟中,观察到了泡沫结构的形成和退化,这是实验和生产中大颗粒粉末形成的重要阶段。同时,对爆炸中丝核的热力学参量的分布、丝核的形态发展、初始团簇的形成,以及团簇的分布特征做了研究讨论。尽管计算机能够模拟的尺寸远小于实验电爆炸中金属丝的直径,模拟结果显示的压力、温度、爆炸速度等强度量,以及爆炸的形态发展等和实验吻合的很好。这表明本文对金属丝爆炸的简化和爆炸的分子动力学模拟是有效可行的。直径对爆炸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热力学参数的径向分布和径向各部分材料演化时间来影响爆炸。对沉积能量转化的研究表明,能量不是优先转化为材料内能,而是同时转化为爆炸动能。所以即使沉积的能量达到或超过材料升华能,金属丝仍然不能完全气化。模拟得到了不同能量沉积水平下铝丝爆炸的形态变化和铝材料的状态变化轨迹。过热系数从0.2到1.0,随着沉积能量的增加,金属丝依次经历机械性碎裂、相爆炸、双机制爆炸和超临界态爆炸,并且爆炸产物粒径变小,气化率增加。能量沉积速率对爆炸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表面过程实现。如果加热时间比稀疏波传至中心的时间长,表面持续的材料散射代替了膨胀爆炸,如果沉积能量过低,会有液态丝核残留。研究电爆炸中材料的解离机理和初始团簇的分布特征对于优化电爆炸制备技术有重要意义。但金属丝直径越小,尺寸效应越显著,表现为体系的爆炸发展很快,表面活动增强。所以本文得出的一些结论在应用于实验和生产时要考虑到尺寸效应的影响。同时本工作的纳米金属丝的爆炸模拟也为实验纳米丝爆炸提供了模拟的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