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尿素铝配合物
氧化铝粉体
吸附
低温
摘要:
氧化铝纳米材料的优良性能使其具有广泛的应用,如:催化剂载体、吸附剂、陶瓷和磨料等。氧化铝晶型通常应用最广泛的是α-AlO和γ-AlO,其中γ-AlO的比表面积较高,被广泛应用于大分子染料和离子吸附分离中。采用传统方法制备γ-AlO的比表面积相对较低(<250 m?g),孔径分布较宽,并且高温下容易转变为α-AlO稳定相,这限制了其催化和吸附应用。与γ-AlO相比,α-AlO的传统合成方法所需要的温度更高(>1200℃)。然而,高温极易造成α-AlO粒子团聚。降低α-AlO晶型转化温度、减少颗粒接触机会是克服团聚的重要方法,所以低温合成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γ-Al O(OH)作为γ-AlO的前驱体,通常具有较高比表面积,也可以将其运用到吸附领域。故此本文以尿素铝为前驱物,以直接热分解法制得了单晶α-AlO,采用溶剂热法在低温下成功制备出了高比表面积的γ-AlO纳米粒子,采用水热法制得了γ-Al O(OH)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XRD)、差热-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TG-GCMS)、N吸附-脱附及孔径分布分析(BET、BJH)、扫描电镜分析(SEM)、透射电镜分析(TEM)、等电点等手段对这些粉体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550℃下制得了平均晶粒尺寸为47.3 nm的六方形单晶α-AlO,其比表面积、孔容和最可几孔径分别为0.9 m?g、0.023 cm?g和3.8 nm。300℃下制得了平均晶粒尺寸为2.6 nm的γ-AlO,其比表面积、孔容和最可几孔径分别为601.0 m?g、0.936cm?g和3.4 nm。150℃下制得了平均晶粒尺寸为9.80 nm的棒状γ-Al O(OH),其比表面积、孔容和最可几孔径分别为83.0 m?g、1.193 cm?g和3.8 nm。以所制备的三种样品分别对实验室模拟含氟地下水溶液进行吸附,探究了时间、吸附剂用量、溶液p H、溶液初始浓度、温度和共存离子对氟离子吸附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吸附条件,同时也探究了三种样品对氟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吸附等温模型。由实验结果总结可知:(1)α-AlO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率很低,在吸附剂用量为0.2 g,吸附60 min后,对浓度为10 mg·L的氟离子溶液的吸附率还未达到20%。p H值对α-AlO的影响较大,在酸性条件下α-AlO对氟离子的吸附率最高。通过拟合得出:α-AlO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一级动力学模型。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极限吸附量为1.9mg·g。(2)γ-AlO吸附剂吸附氟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05 g,吸附时间30 min,不调节p H值。在最佳条件下,吸附率达到了93.6%,将浓度为10 mg·L的模拟氟离子废水的浓度降低到国家标准允许值(<1.0 mg·L)。并且γ-AlO对氟离子的吸附为吸热反应。通过拟合得出,γ-AlO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吸附模型,为多分子层吸附,极限吸附量为10.9mg·g。(3)γ-Al O(OH)对氟离子的最佳吸附条件为:吸附剂用量0.1 g,吸附时间30 min,不调节p H值,此时对浓度为10 mg·L的氟离子溶液的吸附率达到94.2%。γ-Al O(OH)对氟离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为化学吸附。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吸附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极限吸附量为5.2 mg·g。(4)将三种吸附剂对氟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对比,得出结论:吸附量大小顺序为:α-AlO<γ-Al O(OH)<γ-AlO,说明比表面积大小决定了吸附性能,比表面积越大,吸附性能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