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彩色铝粉
球形铝粉
氟硅聚合物
表面改性
摘要:
金属铝粉由于来源广泛、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是目前被广泛应用的一种金属粉体材料,金属铝粉主要分为片状铝粉和球形铝粉两种。片状铝粉具有独特的“随角异色”效应、金属光泽、反射效应等优异的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涂料、印刷油墨、塑料加工等领域。片状铝粉与空气接触面积大,加之铝原子活性大,极易受到氧气的侵蚀,这会使得片状铝粉的金属光泽被破坏。另外,银白色片状铝粉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球形铝粉比表面积大、燃烧焓高,当球形铝粉应用于固体推进剂时可以提高推进剂的比冲并改善燃烧性能。球形铝粉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表面极易受到氧化,导致表面被氧化铝层覆盖,氧化铝层的存在严重限制了球形铝粉的实际应用。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在应用前对片状铝粉和球形铝粉进行表面功能化改性。在本文中分别对片状铝粉和球形铝粉的表面功能化改性进行了研究。一方面选用双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对片状铝粉进行了着色,然后在外面包覆了一层含氟聚合物膜,得到的彩色铝粉在具有鲜艳颜色的同时耐酸碱性也得到了大幅的提高;另一方面在球形铝粉表面包覆了一层含氟聚合物膜,分别制备了含氟聚合物膜单层包覆的球形铝粉和二氧化硅/含氟聚合物膜双层包覆的球形铝粉。论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一)首先采用溶胶-凝胶法,利用正硅酸乙酯(TEOS)作为前驱体,在片状铝粉表面包覆了一层Si O层,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KH550)对Si O层进行改性。然后采用亲核反应法,利用双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KE-3B)作为着色剂,对片状铝粉进行了着色。最后,采用原位聚合法,利用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作为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作为交联剂,在活性染料层上包覆了一层含氟聚合物膜,成功制备了双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着色的含氟聚合物膜包覆的彩色铝粉。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彩色铝粉的表面形貌和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功制备了双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着色的含氟聚合物膜包覆的彩色铝粉。并对其进行了耐碱性测试和喷涂实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彩色铝粉色彩鲜艳,耐碱性良好,在5 wt%碱液中可以保持24 h不发生反应。这都表明所制备的彩色铝粉具有的优异性能。(二)为了改善球形铝粉的燃烧性能,满足固体推进剂对高能金属燃料的需求。使用丙烯酸(AA)对球形铝粉进行改性,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使用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作为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作为交联剂,在球形铝粉表面包覆了一层致密的含氟聚合物膜。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含氟聚合物单层包覆的球形铝粉的表面形貌和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运用含氟聚合物对球形铝粉进行了包覆。通过同步热分析对含氟聚合物单层包覆的球形铝粉的放热行为和质量变化进行了表征,可以得出结论,含氟聚合物膜作为球形铝粉的氧化保护层和氧化助剂起着重要的作用。(三)为了进一步满足固体推进剂对高能金属燃料的需求。首先使用溶胶-凝胶法,以硅酸四乙酯(TEOS)为前驱体,在球形铝粉表面包覆了一层Si O层,然后采用原位聚合法,使用甲基丙烯酸三氟乙酯(TFEMA)作为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TMPTMA)作为交联剂,在Si O层表面包覆了一层致密的含氟聚合物膜,成功制备了二氧化硅/含氟聚合物双层包覆的球形铝粉。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含氟聚合物双层包覆的球形铝粉的表面形貌和元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成功运用二氧化硅和含氟聚合物对球形铝粉进行了包覆。通过同步热分析对含氟聚合物双层包覆的球形铝粉的放热行为和重量变化进行了表征,可以得出结论,二氧化硅/含氟聚合物双层包覆的球形铝粉将来可以在固体推进剂中得到显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