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两段法
直接焙烧法
氧化铝
脱钠
焙烧
球磨
摘要:
高温低钠氧化铝属于化学品氧化铝,低钠氧化铝主要指的是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0.1%的氧化铝,通常可用来制备高级电绝缘体,当粒度(D(0.5)<3μm)和晶型(w[α相]≥95%)也能满足一定要求时,还可以用来制备高级耐火耐磨陶瓷材料等。现有的工艺很难既满足大批量低成本的生产又满足生产的产品综合性能优越。本文开发了两种流程简单、成本较低、设备常规的高温低钠氧化铝制备工艺,且制备的高温低钠氧化铝满足综合指标要求。本文分别采用两段法和直接焙烧法制备高温低钠氧化铝,采用表面与孔径测量仪、扫描电镜、DSC热重分析、XRD物相分析、ICP原子光谱分析等分析检测手段主要研究了焙烧过程中氧化铝结构的变化以及相变规律、添加剂对氧化铝结晶方式的影响、脱钠剂的作用机理、不同球磨条件对颗粒粒径的影响等,研究结果如下:(1)开发了两段法制备高温低钠氧化铝粉体材料的工艺,该工艺包括预焙烧、脱钠剂水洗脱钠、球磨细化颗粒、煅烧转型、二次球磨五道工序。制备的样品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0.1%、平均粒径在1~3 μm、α相质量分数超过99%。(2)预焙烧过程中,以3℃/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500℃,焙烧得到的活性氧化铝比表面积最大,达176.15 m2/g,此时通过水洗可将Na2O质量分数由0.275%降至0.131%。添加过量4倍的冰乙酸,再通过水洗,Na2O质量分数可降至最低,为0.074%。(3)焙烧转型过程中,工业氢氧化铝由过渡型氧化铝向α-氧化铝转变的最低相变温度为1150℃,且α相含量随焙烧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转变速率曲线近似一条抛物线,峰值位于1100~1150℃范围内,此温度段α相转变速率大概为0.6%/℃,对应温度的α相质量分数在40%~45%之间。温度在140℃时,α相质量分数可达到96%。添加剂的加入可有效抑制晶粒长大,促进相转变。分别添加0.05%的纳米α-Al2O3晶种和碱式碳酸镁,原晶粒度可由1 μm左右分别降至600 nm和500 nm,α相由96.00%均提高到99.00%以上。(4)开发了直接焙烧法制备高温低钠氧化铝粉体材料的工艺,工艺包括添加矿化剂高温焙烧、稀酸洗深度除钠以及球磨细化颗粒。该工艺制备的样品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0.05%、平均粒径在7 μm以下、α相质量分数大于96%。(5)高温焙烧过程中,矿化剂脱钠能力随着焙烧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强,当焙烧温度为1400℃,分别添加1%的H3BO3、NH4Cl、NH4F矿化剂能将Na2O质量分数从0.32%降低至0.082%、0.070%、0.053%,三种氧化铝的α相质量分数均大于95%。添加质量分数为0.012%的稀盐酸将矿化剂脱钠后的粉体进一步水洗,按上述添加矿化剂的种类的样品氧化钠质量分数依次为0.049%、0.044%、0.043%,达到超低钠水平。(6)矿化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晶粒长大,分别添加1%的H3BO3、NH4Cl、NH4F矿化剂焙烧产物原晶粒度依次为3 μm、1μm、5μm左右,球磨后颗粒平均粒度分别是3.870 μm、2.216 μm、6.094 μm。三种氧化铝粉体的粒度分布曲线均接近于正态分布,颗粒粒度分散良好。(7)两种工艺制备的氧化铝粉体指标均能达到高温低钠氧化铝水平,两段法制备的粉体材料纯度较纯,基本不引入其他杂质,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1.00%,平均粒径较细。直接焙烧法制备的氧化铝粉体材料氧化钠质量分数小于0.05%,达到超低钠水平,但在纯度跟粒径方面较两段法存在不足。两种工艺工艺流程简单,易于扩大实验以至于推广于工业化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