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抗战时期
中国共产党
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
媒介运用
摘要:
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进程中,传播媒介作为人体感知器官的延伸,不断打破时空掣肘,联结社会与个体,成为统治阶级用以塑造、维护和传播主流意识形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媒介。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顺时而动、因势而变,以传播媒介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拓展教育信息流转的域限,开发教育主体与教育客体交互的通路,对教育对象思想行为实现了卓有成效的引导。彰往而察来,着力追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传媒载体的史实,探明和厘清其背后逻辑和实践机理,对当今媒介生态下的传媒载体运用具有激浊扬清、历史镜鉴的显著价值。本文从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入手,力图阐明五个主要问题:一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的学理探究,即从传播学意义上的传播媒介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在关联入手阐释其内涵和特征,剖析传媒载体对受众进行价值导向、行为塑造、激励动员和促动社会协调稳定的独特功能。二是对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运用传媒载体理论渊源与实践基础的探讨,旨在透过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传媒的理论解读以及抗战时期党具备的现实条件,厘清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能用、善用传媒载体的前提。三是在依据媒介手段进行总体分类的基础上,对抗战时期党主要运用的口语文字、印刷、电子三种传媒载体的形态进行爬梳剔抉,并截取某一时间节点系统介绍党运用该传媒载体的顶层设计、核心主题、内容结构、表现方式等。四是对抗战时期党运用传媒载体取得了何种成效,存在哪些不足的追索。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传媒载体是否用得其所,要通过党员干部、国内各阶级阶层思想行为的转向和对日军士兵、国际社会的历史影响来确证。同时,战时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干扰使传媒载体运用的效力、传媒载体传导的信息及传导信息中使用的话语存在无可避免的不足。五是结合当前媒介生态下的新形势、新情况,探讨抗战时期党运用传媒载体的丰厚经验对当下的资鉴启示,以恪守党性原则、统筹载体系统综合运用、巩固群众指向、激发现实潜能促动现代传媒载体运用的更迭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