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三国”叙事
大众传媒
大众文化
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教育
摘要:
在大众传媒日益强大的今天,大众文化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社会文化再生产一种重要工具的学校也无法逃避这种影响。大众传媒及大众文化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双向的:一方面,大众传媒解放了教师及学生的思想,解构了传统教科书的知识垄断地位,使以往宏大叙事的逻辑难以存在;另一方面,大众传媒及大众文化在质疑绝对真理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思想混乱——真理相对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日益盛行,深入人心。面对这种情况,以“培养公民基本读写能力”为目的的传统教育已无能为力。于是,倡导“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媒介素养”为目的的新教育理论和实践开始产生并流行。本论文就是在这样一种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本文运用后现代叙事理论,以对几个不同版本的“三国”叙事——包括《三国志》、《三国演义》、《品三国》、《水煮三国》和电影《赤壁》,等等——内容和结构的分析为切入点,描述了以大众传媒为载体的各种后“三国”叙事入侵教科书正统的“三国”故事的过程。以大众文化形式出现的各种后“三国”叙事,彻底颠覆了传统“三国”叙事中经典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对学生的历史观和真理观产生了强大的冲击。面对无处不在的媒介信息,多数学生不知道该如何选择。论文由此引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具体而言,论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校教育和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的: (1)当学校教育遭遇大众传媒,象牙塔里首先呈现出来的是一副“众神狂欢”的景象,传统单纯统一的校园文化开始变得纷繁复杂,学生的价值观、语言和行为方式也受到大众文化的直接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本文运用访谈法收集资料,主要分析了几个不同版本的“三国”叙事对大学生历史观、真理观的影响,揭示了大众传媒及大众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双重作用:一半是解放,一半是新的控制。 (2)同时,大众传媒还对学校的课程、教学方式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学校的信息垄断地位开始动摇,教学也演变为一种“娱乐”活动:以往粉笔加黑板的授课方式遭到强烈的挑战,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师必备的一种专业素质,大多数学生希望听课能够和看电视一样轻松有趣。多媒体恰好提供了这样一种娱乐性的教学途径,且符合我们这个读图时代的特点,但却有可能对学生的语言、思维有着毁灭性的影响。我们不希望汉字也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而逐渐消失。 (3)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在传媒时代,学校教育的可能性出路之一便是培养学生的媒介素养。但是,我们在实践它的过程中,需要警惕它有可能成为传媒时代的一种新的控制手段和意识形态。在这一点上,课程社会学和批判教育学的“批判”视野为学校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有力的选择、分析的武器,比如教师赋权理论。 综上所述,大众传媒与学校教育既存在融合,也存在冲突的。我们必须看到这两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二者融合的可能途径。这是学校教育在传媒时代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