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文学期刊
网络文学
作家
文学场域
摘要:
在近现代时期,我国报刊作为刊载文字,启发民智的重要媒介,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而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思想建设逐渐得到重视,纯文学期刊则以其高雅的文学品格与严苛的文学标准脱颖而出,受到众多文学爱好青年的狂热追捧。尤其在七八十年代,承担着传播文化、培育经典、滋养作家重任的纯文学期刊,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时期。然而,从九十年代起,随着音频、影像的发展,文学期刊的市场逐渐被抢占,经济地位逐渐被动摇,互联网的到来,更是给纸质刊物带来了致命一击,文学期刊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重要选择。期刊作为文化产品,必须靠内容来赢得立足之地,而作为刊物“内容供应商”的作家,从对纯文学刊物的极度追捧,到如今掌握着主动选择的权力,在眼花缭乱的文学市场中,他们在极大程度上把握着文学期刊的命脉。因此,在互联网环境之下,文学期刊如何构建与作家的关系,成为其无法避免且亟待思考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将以互联网时代为环境背景,探讨文学期刊与作家关系建构等问题。在样本的选取上,笔者根据国家期刊奖的评选及期刊的学界影响力,综合选取了十本国内知名纯文学刊物进行横向分析,在时间维度的选择上,则以刊物的创刊年份至今为纵向跨度,以网络文学的诞生与高速发展为两个时间节点,划分了三个时间段,通过比较样本刊物在三个不同阶段与作家关系的构建模式,运用文学场域等相关理论,分析文学期刊与作家关系在互联网时代有何种变化,刊物又是如何应对,采取了何种措施,效果如何等一系列问题。笔者于绪论至第二章,描述本文研究的缘由、意义及方法。第三章至第五章,以网络文学发展时间节点为分界点分别描述十本期刊在创刊至1998年的传统文学期刊阶段、1998年至2015年的过渡阶段、2015年至今的网络文学高速发展阶段,期刊与作家是何种关系,如何构建与作家之间的关系。并简要评价这一时期,刊物与作家关系构建的效果。第六章将对文学期刊与作家关系的构建模式进行阐释性归纳,结合文学场域理论归纳出其变化背后的深层原因。在最后的第七章,笔者将结合当下互联网时代,期刊的生存环境与发展趋势对刊物与作家关系构建的模式提出建议,供同类文学刊物借鉴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