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东北现代文学
现代传媒
《盛京时报》
东北作家群
传播语境
摘要: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文学是一种个人信息向大众传播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速度和质量极大程度取决于传播媒介的水平。由于现代传媒的批量化、平民化、普及化、市场化等特征,文学传播的速度更快,传播的范围更广,传播效率也更高。现代传媒在成为文学传播载体的同时,日益渗入文学创作的过程中,成为文学创作与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文学发展提出新的时代要求。这里讲的现代传媒是指以现代印刷技术为主的现代出版以及由此形成的现代传播媒体。
东北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得益于报刊的良好互动。谷实曾经指出:“(东北)初期新文艺的存在,几乎全是依新闻纸副刊作为生命的支柱,失掉了新闻纸副刊便没有新文艺的存在。”东北现代文学诞生于《白杨》和《启明旬刊》,成长于《关外》、《东北文学周刊》以及各报副刊。透过此种现象,我们可以大致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东北现代文学是依赖于东北现代媒体得以有效传播而产生发展的。在本文中,笔者将以现代传媒作用下的东北媒体为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层面:现代传媒对文学本体的影响、现代传媒对东北作家群体形成的作用,以及现代传媒对现代文学传播语境的构成,来分析现代传媒对东北现代文学的影响。
现代报刊是一种面向城市知识分子阶层和市民读者群体的都市读物,这种市民化走向决定了依附现代报刊而生存发展的文学形态必须是适应市民社会的。由于现代传媒在文学创作过程中的渗透,导致文学本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现代文学的语言使用逐渐向大众语言过渡,形成了以白话文为主的语言表达方式;2、在文体选择上,小说这一起源于市民生活的文学体裁逐渐夺得文学的话语权,成为现代文学的主流文体;3、现代文学的表现内容日益贴近普通大众的生活,反映生活、指导现实成为现代文学的创作旨归。
现代传媒的迅速崛起,不仅为文学传播大开方便之门,在多重层面引领着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同时它也成为现代东北作家群体成长的基础。一方面,现代报刊成为作家以及文学爱好者们传递文学思想的平台,从中汲取营养,助其文学创作道路的畅通。谷实曾概括这一时期文学作品发表形式的基本特征为“几乎全是依赖新闻纸副刊作为生命的支柱”,另一方面,在现代稿费制度形成后,现代报刊提供的稿酬更是成为一部分作家的生活来源,有赖于这种稳定的创作环境,作家可以安心写作,为东北现代文学的繁荣提供了经济基础。
现代传媒的出现与发展打破了以往古代传播方式对文学传播的重重限制与制约,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传播载体与有效的传播方式。基于现代传媒的中国现代文学在传播的时间与空间上都产生了不同于古代文学的形态特点。“五四”文化精神与新文化运动思想在现代东北报刊的传播下,不远千里影响到东北大地,为东北现代文学的形成与发展建设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与传播语境。从这个角度可以说,没有现代东北报刊的传播载体作用,就没有东北现代文学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