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深度翻译
民俗文化
专有名词
文化专有项
《楚民楚风》
摘要:
民俗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或者群体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生活文化。中国文化五千年来源远流长,诞生了各具特色的地域民俗文化,荆楚民俗文化就包含在内。本报告基于《楚民楚风:荆楚民俗文化》一书进行翻译实践,该书以民俗文化为落脚点,从楚人的称呼礼仪入手,将楚人楚地的婚丧嫁娶、馈赠礼仪、节庆、宗教习俗等一一串联介绍。
由于《楚民楚风:荆楚民俗文化》一书中包含大量的民俗文化表达,此次翻译实践将不同类型民俗表达作为关注点,尤其将专有名词和文化专有项作为主要着力点,继而在报告中对专有名词和文化专有项的翻译进行分析。相比于其他的文化类型,民俗文化最具地域特色,许多专有名词和民俗文化专有项在英文中没有现成的对应词,存在一定的词汇空缺和语义空缺,这也是此次翻译实践的难点。
本翻译实践报告采用阿皮亚的深度翻译理论进行案例分析,该理论主张通过营造充分的文化语境,弥补文化差异,促成读者对源语言及文化的正确理解。因此,译者将通过增译、加注等方法将原文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传递给目标语读者,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荆楚文化。基于以上两个视角,本报告拟探索以下两个问题:(1)深度翻译在民俗文化文本的应用中,应优先考虑什么翻译策略和哪些翻译方法和技巧?(2)在翻译不同类型的民俗文化表达时,宜采用哪些翻译方法或技巧?
译者通过梳理总结全文148条民俗文化语料的深度翻译案例,并从中筛选出30条进行案例分析,将隐性深度翻译和显性深度翻译分类进一步拓展。通过统计分析,译者发现:(1)在翻译策略选择方面,应该将隐性深度翻译作为深度翻译的首要策略;在翻译方法层面,增加带标点符号的插入语和增加文本内副文本应该优先考虑;在翻译技巧层面考虑,增添括号、脚注、图片是首选。(2)在翻译不同类型的民俗文化表达时,应选择不同的深度翻译技巧。对于专有名词,应该尽量采用括号和脚注来增补时间和地理信息。在翻译物质类民俗文化专有项时,可以选择添加图片、脚注和括号进行解释。当翻译社会类民俗文化专有项时,翻译者应根据上下文的具体语境选择不同的翻译方法。翻译精神类民俗文化专有项最好的阐释方式是添加脚注和图片。关于语言类民俗文化专有项,音译加括号解释便于在翻译时保留源语语言特色,应是首选方式。
本研究有助于认识民俗文化文本中的专有名词和文化专有项的翻译方法,对民俗文化文本的汉英翻译实践以及研究提供了一定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