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产业振兴
共同富裕
乡村振兴
民俗文化产业
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和“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在农村”,实现农村地区的共同富裕,就是要高质量的实施产业振兴。乡村产业振兴是建设农业强国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根基,是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抓手。
本文以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为研究主题,以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和党的相关思想为指导,梳理了当下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经验以及存在的问题,以甘肃省庆阳市N县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为调研对象,通过实地调研走访,总结出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一般性经验和具体实现过程架构,找出当前还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有针对性的提出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可实现路径建议。文章的主要内容包含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从理论分析的角度对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对产业振兴与共同富裕的理论渊源进行探索。第二部分是从现状分析的角度,对当前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实践经验和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和探讨,尝试找出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共性化的经验与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从现实实践的角度对甘肃省庆阳市N县香包民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其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以“民俗文化”为切入点,以提升产业效益、实现带民致富和坚定文化自信为发展思路,通过头雁企业带领、延伸产业链条和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同时对于当前香包民俗文化产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和困境进行探求和分析。第四部分是从优化路径的角度出发,基于当前现实实践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要以产业振兴有效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多方联动,多措并举,聚焦三产融合,拓宽乡村产业的发展空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保证产业发展成果的共享,发展文化事业,推动精神共同富裕,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富裕。
本文依循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这一逻辑理路对理论、政策与具体实践进行串联,主要是从“共性”和“个性”的角度梳理分析了当前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发展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局限原因等,从民俗文化产业着手,寻求一个能实现物质精神双富裕的有机结合点,在推进产业振兴的进程中既能实现物质财富的增加又能满足精神文化的需求,从而拓宽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内涵和实际价值。
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是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并且实现共同富裕的进程中存在着许多现实梗阻,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一环,对于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着关键作用。尽管当前全国各地区农村发展的现实情况存在差异,其产业发展实践也各有不同,但通过对民俗文化产业这一具体产业促进共同富裕实践的研究,或能为当前其他地区的产业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实践进程提供一定的参考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