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保定
民俗文化
主题公园
规划设计
摘要:
通过对主题公园在我国的发展进程和研究现状分析,基于保定地区特色民俗文化背景,展开对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研究。探索如何在现有丰富题材类型的城市主题公园的基础上,完善有区域代表性的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民风类文化。从民俗地域文化研究和保护出发,提取保定文化元素特色,从公园的设计定位、整体规划、景观元素设计等方面。在归纳国内外城市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相关理论研学基础上,通过运用民俗文化旅游多角度开发评价体系,对民俗文化主题公园进行生态景观设计研究,提出民俗文化景观营造策略,对保定市民俗文化公园设计提供指导方向。基于对春江民俗文化公园、闽都民俗园、杭州黄龙洞圆缘民俗公园、橘子洲民俗文化园、清远故乡里民俗公园等国内典型案例的调查分析,总结现阶段民俗文化主题公园景观建设过程中值得关注的优缺点。归纳整理案例启示,拓展研究深度,得出民俗文化主题公园基础景观设计方法,从营造策略、表达方式、表达载体和设计原则4个方面论述其设计要点。在以上社会经济、基础政策和理论研究的背景下,运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理论,结合保定特色民俗文化,对保定民俗文化公园进行方案整理,探索民俗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设计途径,总结相关经验教训,提出保定市民俗文化公园的生态文化景观方案。通过对项目背景、区位及场地现状分析,明确设计定位,以“人文化、民俗化、生态化、健康化”为设计原则。依托河道湿地景观,构建将保定地区特色民俗文化与现状地貌相结合。通过情景再现、元素重构等设计手法创建保定特色民俗文化场景,确定白洋淀文化体验活动、儒释道文化体验活动等吸引游人的特色民俗体验活动。提出“一轴、三带、四大主题、八大景观”的景观布局模式,“一轴”可概括为保定民俗文化景观轴;“三带”指生态湿地水面为主的水景观光景观带、传统文化、民俗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景观形成的文化漫步景观带,以及集会观演、运动康体和与商业街区组成的休闲体验景观带。通过整理整体功能和文化元素,形成“展示——表演——体验”三位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景观格局,营造景观空间环境,项目设为“四大主题,八大景观”。“四大主题”分别为:“白洋淀文化”、“农耕文化”、“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将水景元素、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体现保定地区特色的城市绿化项目。形成以特色民俗文化展示、科普宣传、民俗旅游、互动体验、休闲娱乐、商务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以期为民俗文化旅游景观建设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