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汉语课堂教学
民俗文化
传统节日
摘要:
语言传播和文化传播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两大任务。民俗文化是中国文化蓬勃发展的基石,是中国人民生活方方面面的真实写照和集中反映。汉语国际教育中,民俗文化的渗透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既是汉语教学涉及的文化因素所包含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跨文化背景下师生双方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基础。学习和了解中国民俗文化,不仅有助于二语学习者与教师展开异文化的互动交流,也能帮助彼此了解和包容跨文化背景下双方的价值观差异,完善课堂教学机制。节日民俗是象征着中国文明的文化符号,是中国人与世界人民对话的一张名片,是汉语教学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因此,在汉语教学中,应适当引入节日民俗的内容,帮助学习者更好地培养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跨文化的语言交际是与汉语教学关系最密切的,如何发挥民俗文化在汉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如何让学习者更清晰地理解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行为和文化意识是汉语教学界必须直面的一个问题。只有了解一个族群的价值观,了解民俗心理思维定势,了解民俗文化,才能提高自身的跨文化认同感,更好地理解一种语言的语义、语用和语境。本文分为以下五个部分:引言部分介绍了民俗文化在汉语课堂教学中运用的研究成果、本文的选题缘由及选题价值,从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两个方面阐述汉语教学中引入民俗文化的价值。第一章论述民俗文化的概念,着重从汉语教学中涉及的文化因素与跨文化交际视角分析民俗文化运用的必要性。第二章重点分析了节日民俗在汉语教学中的价值,并且探析节日民俗在汉语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第三章介绍中秋节的历史流变及传统习俗,并根据中秋节课堂教学实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结合节日教学,给出汉语教学中民俗文化应与语言要素及语言技能相结合的教学建议,以加深二语学习者对文化行为和文化意识的理解。结语部分总结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互促进的关系,并指出民俗文化尤其是节日民俗文化在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