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翻译规范理论
《白鹿原》
民俗文化
翻译策略
摘要:
陈忠实所著的《白鹿原》是20世纪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作为一部民族的“秘史”,白鹿原全面展现了关中地区的民俗文化和语言特点,因此该书的翻译具有很大的价值和意义。笔者选取了小说的第三章进行翻译,并以第三章的翻译材料为研究对象,从图里的翻译规范理论视角出发,对《白鹿原》第三章的英译实践进行全面回顾、描述、分析和总结,以揭示翻译规范对翻译过程的影响。在本文中,作者首先简述了此次翻译任务的背景,目的与意义,然后详细阐述了翻译规范的三个分类,即预备规范,初始规范和操作规范。接着作者对翻译过程进行了概述,其中着重介绍了预备规范对翻译文本选择的影响,以及受初始规范的影响,作者在“充分性优于接受性”的翻译倾向下采取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案例分析部分是本文最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部分作者首先分析总结了母体规范影响下的篇章翻译方法,包括增译,减译,转换和拆分;然后探讨了文本——语言规范影响下文化负载表达的翻译和风格的翻译,作者主要采取了直译,意译,音译加注和直译加增译的方法对文化负载表达进行了翻译,以及采取了直译和不译的方法对设问和拟声的修辞方法进行了翻译。通过翻译方法的选择和案例分析,该部分论证了操作规范对翻译实践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最后在结论部分,作者概述了本实践报告的主要发现,并总结了本次实践的不足之处和对今后的展望。本报告发现图里翻译规范理论对此次翻译任务有着重要影响,从译前翻译材料的选择,译中对语篇以及词句的处理,译后的审校,无不渗透着预备、初始和操作规范理论。本报告旨在为《白鹿原》英译研究寻找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同时通过其中文化表达的翻译的案例分析,为今后同类文本的翻译提供借鉴,也希望能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读者了解中国陕西民俗,实现跨文化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