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美术
民俗文化
粤西年例文化
单元教学
美术资源
摘要:
年例是粤西茂名极具特色的品牌文化,反映了茂名的历史风貌,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承载着茂名的历史文化,是茂名极具代表的一张名片。年例所包含的神像、木偶、神轿的雕刻工艺、彩绘艺术,醒狮的造型、各种戏服的纹饰、图案和色彩的搭配反映了丰富的美术资源。这些美术资源贴近学生的审美和认知水平,在审美方面有共通性,在视觉上对学生产生强烈冲击力,有利于学生审美素养和艺术品位的提高,同时置身于文化情境中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年例文化内涵,并创作出富有年例特色的美术作品,从而培养学生对于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并能使其得到传承与发展。鉴于年例文化对学生产生的特色教育价值,以及本土文化在小学美术课堂上的缺失,笔者认为把年例文化融入到美术课堂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笔者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严谨思路展开论述。首先笔者对“年例文化”、“地方美术资源”、“单元教学”三个核心概念进行界定,并提出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深度学习理论”来支撑本文的教学;同时在搜集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茂名的年例文化美术课程资源进行概述,明确粤西年例文化的美术教育功能与价值地位,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融入这些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不仅丰富了美术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深入了解粤西年例文化的独特内涵,提升学生的文化知识和绘画技能水平,还进一步提高了学生对优秀的本土文化的认同感,进而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对传承优秀民俗文化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其次笔者对粤西年例文化中美术资源应用于小学美术教学的原则与方法进行阐述,根据时代特点、本校优势、学生兴趣和需要选择适合本校的年例文化美术资源进行课程的开发,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优秀的年例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和积极性。基于前述问题,笔者以“学生为本”、“本土特色”、“学科素养”、“综合性”等原则进行粤西年例文化美术课程的开发。同时运用讲述法、情境创设法、示范与演示法和实践法等综合教学手段向学生们讲解粤西年例文化的内涵,并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和观看醒狮表演、高州木偶形象等实物,帮助学生对粤西年例文化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通过手绘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制作一系列有年例特色的明信片,提高了学生的创意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了粤西年例文化的意义,提升了学生的文化自信,进一步推动了粤西年例文化的传承。最后确立“趣绘年例明信片”为研究大主题,利用单元教学设计活动的模式,细分为四个小单元教学案例,分别为《年例风情——醒狮表演》、《家乡的味道——年例菜》、《戏曲魅力——Q版木偶形象设计》、《趣绘年例明信片设计》,形成年例文化主题单元课程的开发,通过教学实践进一步确认了粤西年例文化美术资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教育功能及重要价值,促进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升,真正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了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力,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学生既是被评价者也是评价者,通过角色的相互转换,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在整个过程中也提升了学生的自信心,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趣绘年例明信片”单元教学的实践,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年例文化的内涵、认识家乡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更有利于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变迁,用自己的画笔描绘年例独特的视觉文化,以明信片为载体进行美术的二次设计,形成新的视觉感受,展现和传播茂名年例的特色和人文情怀。在美术课堂上对儿童渗透乡土情感的教育,推进传统节日文化与地方美术资源走进课堂,引导他们热爱家乡本土艺术,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提升儿童对本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与自信心,促使我们粤西茂名本土年例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