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地区
传统民俗文化
传承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民族地区及其少数民族群众的参与,乡村文明建设也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以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为研究对象,从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方面研究如何更好地传承民族地区传统民俗文化,有助于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蕴含的优秀民族基因,有助于促进民族地区乡村社会和谐安定,有助于振兴乡村文化,留住美丽乡愁。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和半结构访谈法,客观地分析了乡村振兴背景下民族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机制以及传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具体地说,本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首先,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民族地区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内涵,提出传承民族地区传统民俗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主要在于满足村民精神文化的需求、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发展、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安定和增强当地村民的凝聚力这四个方面。其次,本文通过访谈的方式,对普格县政府文化部门负责人、普格县文化馆工作人员以及当地村民进行广泛而深刻的调研。调研结果表明,普格县传统民俗文化传承方式从通过依靠家庭、家支、家族等原生态特定场域,转变为借助政府、产业、科技以及道德约束力量来实现世代相传。调研结果还发现,虽然普格县政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使得当地传统民俗文化的传承取得了一定进步,但是仍存在着亟待改进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传承主体作用发挥不足、传承制度建设不健全、人文生态流失与破坏问题严重、传承人才断层和传承手段乏力。最后,本文通过分析普格县传统民俗文化传承的问题与原因,从着力文化振兴,发挥文化场域作用;着力组织振兴,倡导组织引领;着力生态振兴,建设美丽新乡村;着力人才振兴,能人带头;着力产业振兴,发挥支柱作用等五个方面,提出了传承传统民俗文化的创新路径。至此,本文投民俗文化之石,问乡村振兴之路,为把民族地区建设成美丽文明且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农村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