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河西当代小说
地方性
民俗文化
生态文化
历史文化
道德文化
摘要:
作为“丝绸之路”的咽喉要道,河西走廊既是东西方文明交汇的地带,也是青藏高原文化、内蒙古高原文化、新疆绿洲文化和黄土高原文化交流的空间。在广泛吸收不同文化精髓的基础上,河西走廊逐渐形成了以农耕为主、同时兼有游牧色彩的复合型知识体系。随着社会历史的变迁,河西文化的内涵愈来愈丰富。这为河西当代小说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养料,使河西当代小说呈现出粗犷和柔情并存的地域风情。同时河西小说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和阐释着河西文化,表达了作家对于河西社会的理解和思考。本文以河西当代小说为研究对象,从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和道德文化四个方面入手,论述了河西当代小说的地方性书写。首先,书写河西民俗文化的小说数量最多、成就最高。作家们基于一种浓烈的地域情感,细腻地描绘了河西多元共生的民俗事象,其作品表现出鲜明的地域色彩,再现了河西人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同时作家们描写了现代化进程中民俗民风的衰变,流露出深切的惋惜。其次,书写生态文化的小说起步较早,且极具特色。在小说中,作家们既挖掘和描写了本土朴素的生态资源,彰显了河西人民的群体智慧和坚韧精神,也探讨了河西人和生态环境的矛盾冲突,具有普世性意义和反思性价值。再次,书写历史文化的小说回归传统,既探索了地区、民族发展历程中的核心要素,也在过去和现在之间建立了连续性,有助于人们认识自我,增强地域归属感。最后,书写道德文化的小说深入人们的心灵世界,既挖掘出道德体系中的积极因素,颂扬了河西人所保有的人性美德,也不断追问道德弱化现象,以文学良知承担着人类的道德使命。总之,河西文化与河西当代小说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在河西文化的滋养下,河西当代小说构建了独特的河西文学世界,表现了河西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习惯。同时,河西当代小说的地方性书写不仅可以深化本地读者对于河西文化的认知,增强河西人的地域归属感,而且使得河西文化传播到更广阔的空间,被更多的人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