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五台
方言
词语
民俗文化
摘要:
山西作为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录的历史长达三千年,是华夏文明的摇篮。作为山西省忻州市的下属县之一,五台县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通过人们口耳相传的方言传承至今。近年来,学者们对五台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多有探索,还对五台方言与普通话进行了比较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为人们更加深入全面地考察五台方言诸方面的问题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整理文献发现,很少有学者关注五台方言与民俗文化的研究。因此,论文立足于山西五台方言词语,将五台方言词语与五台民俗文化联系起来考察,挖掘五台方言词语蕴涵的民俗文化,这不仅可以为五台方言词语的研究积累一定的语料,而且有利于丰富五台地域民俗的研究,从而促进当地方言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引言部分从方言、民俗与文化三者两两相互影响的关系入手,引出五台民俗文化研究需要与该地域的自然、人文因素相结合进行探究的观点。然后介绍了五台县地理历史与方言概况,指明了五台方言的归属问题,并就五台方言与方言民俗文化研究现状做了概述。最后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对象和意义,同时就如何进行研究的问题提供了可行的方法,阐明了语料来源,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概括了五台方言的音系系统。第一章是五台方言词语与吃食民俗文化,分别从面食方言词语、菜品方言词语、器具方言词语三个方面与吃食民俗文化的关系进行了探究,展示了五台人民的饮食生活习俗,揭示了五台民俗文化中劳动人民通过一定的摹形手法,所表达出的素食文化和祈愿文化。第二章是五台方言词语与建筑民俗文化,分别从建筑构成类词语、活动类词语和装饰类词语着手,探究它们与建筑民俗文化的关系,引出了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建筑与环境相合的观念,蕴含了道家的守静归根思想以及祈望心理。第三章是五台方言词语与人生礼仪民俗文化,分别从人生重要的三阶段:生育、婚姻、丧葬切入,具体分析了生育阶段所包含的孕育、生产和养育民俗,婚姻阶段所包括的婚前、嫁娶和婚后民俗,丧葬阶段所包括的初丧、出丧和祭祀民俗,揭示出这些民俗蕴含有人们对孝道文化的推崇、对阴阳五行观念的奉行和对颜色文化运用的文化意义。第四章是五台方言词语与节日民俗文化,分别介绍了华夏文化历经千年积淀而成的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在五台县的具体表现,以及五台自身在更新换代的历程中所产生的特色节日民俗文化,表达的是五台人民对传统礼仪的尊重、传承、延续,同时也蕴含了对历史人物的神化、对佛教与多神的信仰等文化意义。结语部分则对全文进行了归纳总结,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文化中的一部分,与地域方言构成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一方面,方言能够反映民俗文化,方言词语的运用承载着一个地域的民俗;另一方面,民俗文化也对方言的形成、发展以及演变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台县的方言民俗中表达出的是集摹形、祈愿于一体的食俗文化,集道家思想、环境相合观念于一体的建筑文化,集孝道、阴阳五行、颜色文化于一体的人生礼仪文化,集对历史人物崇拜、对佛教和多神信仰于一体的岁时节日民俗文化等,这些都是人们生活过程中的重要习俗,有利于让独特的方言民俗文化有所延续,也有助于增强人们对方言民俗文化的认同感,担当起传承大任,有效保护方言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