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部编本教材
小学语文
民俗文化
教学策略
摘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的突出优势,要以科学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有鉴别的加以对待,有扬弃的予以继承。民俗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深深根植于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中,是人们集体的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民俗文化教育,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新版部编教材中蕴含了大量的民俗文化知识,我们应该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从民俗文化的角度认识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本文在民俗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内容及语文教学现状分析,探讨了小学语文民俗文化知识的教学策略。本文由绪论、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绪论部分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研究理论依据、相关概念界定、相关研究述评、研究创新点和研究思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正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章以小学语文部编本教材为例,以表格的形式直观地展示了教材中涉及到的民俗篇目及民俗事象,对民俗内容进行详细的梳理分析,并根据民俗类别列举了课文中出现的民俗事象;第二章以具体小学为例,对当前小学语文民俗内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现状进行调查。通过对教师和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民俗文化知识在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第三章在前两章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分析结果,从学校支持方面、教育者自身角度以及学生角度提出相应改进策略。并且以《北京的春节》和《十五夜望月》两篇文章为例,尝试分析文章中涉及到的民俗文化,以及在文章教学中的作用。结语部分在总结全文内容的基础上,指出了本研究在写作过程中的欠缺和不足之处,以及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