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初中语文
民俗文化
教材
摘要:
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文化历史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孕育出了优秀的中华文化,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标识。然而在当今工业化、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时代,随着各种外来文化的入侵,传统文化的影响力日式渐微,在这种文化大杂烩中,一些人的价值观被西方经济诉求所主导,消费时尚逐渐成风,中学生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容易受到这些不良之风的影响。为应对这种传统文化的逐渐衰落,国家开始实施文化复兴战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中要求学习者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并重视多元文化交流。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民间风俗习尚,体现了各地区、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文化,同样凝聚着智慧与教学价值,然而由于认知偏差和教学考试的影响,一部分教师无暇顾及民俗文化教育,使其在教学中呈现边缘化状态。其实,初中语文教育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民俗文化教学资源,民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联,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理应在教学中渗透优秀民俗文化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民俗文化,有助于教师关注教育内容中的民俗资源,有助于学生民族文化自信的提升。因此,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初中语文民俗文化教学资源为依托,通过调查初中语文中的民俗文化教学现状,提出合理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初中语文民俗文化教学提供参考。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展开论述,内容概要如下:第一章对民俗、民俗文化的概念进行界定,并以此为依据对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民俗内容进行梳理,以表格的形式呈现包含民俗文化的篇目及内容,接着论述优秀民俗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第二章是初中语文民俗文化教学的现状调查,本章采用问卷调查法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了解初中语文民俗文化教学现状,通过对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的数据统计,发现民俗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实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方面主要表现为缺少融合民俗文化的教学意识,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方面表现为民俗文化素养薄弱,对民俗文化的忽视。第三章是全文核心部分,根据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可利用的教材资源,提出民俗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首先是民俗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遵循的原则,根据民俗文化的自身特点和其在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分布形式,提出遵循课堂分清主次原则、教学去伪存真原则、立足区域特色原则,其次以教材资源为依托,提出优秀民俗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一是立足文本,在阅读教学中渗透民俗文化内容,二是提高素养,在写作、口语交际教学中积累民俗知识,三是拓展途径,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开阔民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