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子长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民俗文化内涵
摘要:
子长市位于陕西北部,子长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它不仅记录了子长地区人们的语言,同时也记载了当地的民俗文化。而子长民俗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子长方言,两者密不可分,相依相存。论文以子长方言与民俗文化为研究对象,由方言学和民俗学两个角度入手,从子长市及子长方言概况、子长方言的特色表达、子长方言与民俗文化三方面展开。在尊重方言事实的基础上概括子长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分析其独特的语音、词汇、语法现象。同时,结合子长独特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通过解释子长方言的民俗方言词汇,探讨子长地区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内涵,以此丰富陕北方言与民俗文化的研究成果,促进地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共分为三大部分:绪论部分主要介绍子长方言与民俗文化研究的选题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界定“民俗文化”内涵,介绍发音合作人基本情况和文章体例。正文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子长市及子长方言概况着重介绍子长市的地理位置、沿革建制、人口概况,描写子长方言的归属、分区及音系,归纳子长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子长方言的特色表达主要从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入手,描写子长方言的非重叠两字组连读变调、文白异读、儿化和合音四类独特的语音现象,分析子长方言的古语词、逆序词、分音词、“圪”头词、“忽”头词、“不”头词和“日”头词七类特色词汇,归纳子长方言的体貌系统,探究子长方言的特色“把”字句、“把”字句与“教”字句的套用句式、比较句三类特色句式。子长方言与民俗文化通过解释方言民俗词汇,探究子长地区的饮食、居住、婚姻、丧葬、称谓和庙会六方面的民俗文化内涵。饮食方面,以制作食材为分类标准,分糜子类、荞麦类、洋芋类、豆面和面粉类、肉类五类分析子长地区的饮食文化;窑洞方面,从窑洞、火炕与灶镬两个角度分析子长地区的窑洞文化;婚姻方面,从相亲、占亲和迎亲三个阶段探究子长地区的婚姻文化;丧葬方面,从初终、成涵、安葬三个阶段探讨子长地区的丧葬文化;称谓方面,分析子长地区的亲属称谓和非亲属称谓,并探讨其民俗文化内涵;庙会方面,描写子长地区关于庙会的民俗事象,总结庙会文化的特点。结语部分总结全文内容,探讨子长方言与民俗文化相结合的研究价值,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