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乡村振兴
民族村落
民俗文化
影响因素
发展研究
摘要:
基于“乡村振兴”的客观现实背景,如何实现“优秀民俗文化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有其内在必然性。首先,从社会治理角度来看,民俗文化依然承担着民族村落的民间教化、秩序规范等社会功能,对提升乡村治理质效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次,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民俗文化是少数民族村落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保护、传承和发展优秀的民俗文化,是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重要路径;再次,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振兴优秀民俗文化,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是实现乡村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本文选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一个民俗文化保存相对较为完好的民族村落Y村作为田野调查点,以Y村的民俗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为例,认为少数民族地区优秀的民俗文化发展与民族村落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笔者结合所学专业,基于社会发展的相关理论,运用田野调查、文献研究、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以当前乡村振兴大背景为宏观视角,分析作为典型少数民族村落的民俗文化在社会变迁中如何生存与发展,重点阐述民俗文化发展现状,厘清民俗文化发展的优劣势,发现其存在的民族特色流失、政府处于既主导又缺位状态、发展模式过于单一、民俗文化传承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剖析其在发展环境、发展方式、发展主体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找到了优化民俗文化发展环境、推动民俗文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构建多元主体参与民俗文化发展的格局等解决良策,进而推动本土优秀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助力少数民族地区村落振兴。本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选题的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的基本思路。第二部分,基本概况。介绍田野调查点Y村的村落历史沿革和民俗文化的整体概况,并对村落环境、人口因素以及发展的优劣势、问卷调查结果加以分析。第三部分,重点问题分析。阐述当前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第四部分,影响因素分析,从发展环境、发展方式、发展主体三个方面,分析民俗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五部分,发展路径探讨,结合当前少数民族村落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对应选择可持续发展路径。第六部分,结论与讨论。总结本论文研究情况,形成了以下观点:参与民俗文化发展主体存在着各种发展问题,民俗文化亟需在产业化发展、创新发展、系统发展上有所突破,民俗文化发展的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生态环境都与乡村振兴的标准相差较远。在讨论中,对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重点问题、怎样推进“优秀民俗文化振兴”等问题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