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青海大通
民俗文化
仪式活动
仪式空间
村落空间
摘要:
目前,我国无论是社会经济发展还是城镇化建设,均已由高速发展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城镇化建设地加速演进,为乡村地区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与此同时,也同化了村庄建设发展的方式方法与村民生产生活的路径习惯,使得传统村落中的民俗文化、仪式活动、仪式空间、村落空间肌理等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部分传统村落在这种大的乡村规划潮流背景下失去了自身所独有的特色。乡土社会中的传统民俗文化是人类发展史上留下的既丰富又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不同的呈现形式表达着人类生产方式与技艺的不断创新,映射着不同阶段乡土社会中的社会制度与阶层、宗教信仰与民风以及社会历史风貌。本文以社会民俗学的视角,对青海省大通县内传统村落中的民俗文化传承现状、仪式活动展演现状及村落空间发展演变现状进行详细调研,综合分析国内外有关仪式空间研究现状及成果,对大通县内传统村落中仪式的产生及类型进行整理,深入分析大通县传统村落内部民俗文化现存实际情况,剖析民俗文化所衍生出的相关的仪式活动,探析传统村落内部仪式活动与仪式空间,仪式空间与公共空间以及仪式空间与传统村落空间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传统村落及其内部仪式空间在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规划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意见。通过对不同传统民俗文化及仪式空间的解读,使更多的居民群众、研究学者了解乡土社会中不同的传统民俗文化资源、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等内容,更加清晰的认识传统村落空间构成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研究发现,在乡村振兴与国土空间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传统村落仪式空间的发展既要保存其历史文化特性,又不违背社会时代发展前进的现实要求,还要满足村落内部居民日常民俗文化活动需求,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应当统筹区域内传统村落发展,分析不同村落之间仪式空间的共性与差异,注重仪式空间与村落整体空间布局的关联性,理清传统村落仪式空间对周围村落空间的辐射作用,以保障乡土社会中民俗文化仪式活动有其承载空间,民俗文化持续传承,确保传统村落仪式空间在城乡建设发展中能够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