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二人转
服饰
民俗文化
摘要:
如今,大众对于视觉感官上的追求比之从前更为急迫。人们正在尝试将一切非视觉性的事物视像化,视觉已然从五官感受中脱颖而出,鱼跃成为大众观照和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而当视觉需求开始主导文化活动的展演形态,地方的民俗文化也将通过各类新式渠道呈现在人们的眼前,“二人转”服饰便是东北民俗文化的视觉呈现。“二人转”服饰具有激发观众兴趣、传递角色情感、营造剧情氛围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又被分散到服饰的用色、质地、图案以及款式等元素上,形成观众与服饰之间的审美信息交流,也同时潜移默化地传承着当地的民俗文化。而随着新世纪到来,以“二人转”服饰为主题衍生的文化产业,如纪念品、道具模型、绘画、展览馆专栏等,都将“二人转”服饰中的视觉元素更加凸显,这是“二人转”服饰乃至“二人转”的一种现代发展趋势。然而,传统的“二人转”服饰与观众所追逐的后现代主义的视觉需求产生了矛盾,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地方“二人转”服饰面向大众的同时,为了迎合视觉市场,逐渐失去了原本的角色模糊性,变得像戏曲一样“一角一套衣”,乡野气息也让位于“高雅”,民俗文化内涵也随之“让步”。并且,部分“二人转”服饰在造型设计上也开始倾向于奇观化的制造,这是一种视觉僵化,亦是一种审美上的缺失。因此,在媒体传扬“二人转”的同时,需要重新发掘“二人转”服饰所蕴含的民俗内涵及土野情怀,避免千篇一律的可视化,切实从观众心理及合理的视觉需求出发,借助视觉发展和非遗保护的现行趋势,建立起完善的发展与保护机制。这样从视觉审美层面审视“二人转”服饰,回答如何使“二人转”服饰在当今社会活态传承,如何规避视觉僵化的怪圈,并在此基础上为“二人转”服饰的发展与保护提供方向,才能为“二人转”服饰怎样从斑驳中复兴这一问题提供有效的参考。本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选题背景、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内容,并提出创新点。第二部讨论“二人转”服饰的变迁史,将其与“二人转”唱词、动作等部分区别开来,共划分为五个主要发展时期,研究“二人转”服饰在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分析民俗文化变迁与大众需求在“二人转”服饰变化中所扮演的角色。第三部分探讨“二人转”服饰的分类及其艺术特征,后者按照色、形、质、画四类分别讨论。第四部分对“二人转”服饰如何具体表现地方民俗文化进行深入探讨。第五部分,分析“二人转”服饰的现存状况,探究“二人转”服饰的当代演变,讨论其发展困境,并提出“二人转”服饰的发展与保护策略。最后一部分总结全文,阐述研究观点,并对“二人转”服饰的传承进行展望。“二人转”服饰作为东北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具有展示当地民众精神文化、诠释地方生活的作用。研究“二人转”服饰及其民俗文化内涵,对理解东北民俗文化有着积极意义,同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蓬勃发展有着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