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民俗文化
浚县古庙会
摘要:
当今,中国在社会、经济、文化和其他各方面的建设和发展都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党的二十大强调,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并做出“文化强国”的战略新部署。中华民族正迈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此背景下,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延续两千余年的浚县古庙会是我国优秀民俗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至今仍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和感召力。作为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浚县古庙会的形成与发展和中原百姓生活变迁密切关联,在记录和延续中原本土习俗和生产生活之余,它还承载和表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文化内涵和精神核心。从跨文化传播学视角考察和研究民俗文化传播的问题,有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增强国家文化影响力。本论文基于跨文化传播研究的理论框架,以浚县古庙会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了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价值,并基于对外传播面临的困境尝试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期为中国民俗文化的对外传播实践作出参考。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对于浚县古庙会的研究多集中在民俗学、艺术学、宗教信仰等领域,少有涉及对外传播方面,对于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研究数量较少。通过对现存碑刻、文献的整理发现,浚县古庙会作为华北四大庙会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且会期较长,并融合了儒释道等多种宗教信仰,民间社火表演规模宏大,特色鲜明。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符号载体,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在推动文化传承、助力文化交流,带动地域经济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因此要做好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根据既有的文献研究和实践活动来看,我国民俗文化的跨文化传播面临着内外双重挑战,内部因素主要是跨文化传播的主动意识较弱,跨文化传播理念亟待更新,主体激活不充分;外部因素主要是受到文化霸权和文化折扣影响,在跨文化传播实践中不能取得很好的传播效果。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理念和实践做出对策分析:在理念建构方面要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传播使命;转变传播理念,寻求跨文化认同;尊重传播规律,增强传播有效性。最后提出实践建构策略:主要从官方平台拓宽文化影响,民间主体激发传播力量,多元叙事构建双方认同,数字技术赋能对外传播等方面共同发力,最终形成民俗文化对外传播的可行性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