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俗博物馆
民俗文化
活态传承
建筑设计
摘要:
民俗文化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其价值不言而喻,但我国民俗文化的保护工作起步晚,过程曲折,保护民俗文化的意识还较为薄弱,保护民俗文化的措施也较为单一。民俗文化早期依靠民俗学进行发展,主要的研究方式是对原始资料的收集汇总,这也就极大地影响了一直以来我国民俗博物馆以传统静态物质资料展示为主的设计模式。但是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国内也开始关注到民俗文化背后的活态性并针对不同的民俗文化类型都进行了一系列活态传承模式探究,例如将展览与教育相结合的研习坊,将展览与商业相结合的美食街以及将展览与生产相结合的生产坊等,而这对民俗博物馆的功能、流线、空间设计等都提出了新的设计要求。在此背景下,本文以笔者参与的山西吕梁民俗博物馆建筑设计项目为设计研究对象,探讨了将活态传承理念运用到民俗博物馆设计中的具体操作方式,深入剖析了在活态传承理念的指导下,本文设计研究对象的复合化功能组织、活态化空间设计以及主题氛围营造三个方面的设计过程,总结了基于民俗文化活态传承角度出发的民俗博物馆设计策略。本设计研究报告具体分为以下五个章节:第一章节为设计缘起,本章节重点分析了国内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现状、民俗博物馆的发展契机以及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明确了本案的设计要素、相关概念、设计目的与意义以及设计重难点,并对国内外关于民俗博物馆和活态传承的相关学术研究和实践案例进行了整理和综述。第二章节为基础研究,本章节对我国民俗博物馆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趋势、分类和建设特点、以及功能流线与展陈方式进行了基础的研究和总结,然后对活态传理念的必要性和内涵进行了解析,明确了活态传承理念对博物馆设计的具体影响,然后从建筑形态设计、复合化功能设计、活态化空间设计以及主题氛围营造这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民俗博物馆的设计手段与方法。第三章节为设计基础,本章节中对吕梁民俗文化的产生背景、文化价值、保护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对吕梁地区的民俗文化资源进行了广泛梳理,明确了吕梁地区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利用价值高但保护利用不佳的现状。接着对吕梁民俗博物馆项目的区位条件、周边资源、场地现状进行了分析,进一步了解了本项目的建设条件。最后通过价值分析,选择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吕梁民俗文化作为本次博物馆展陈的主题,通过分析其活态传承的方式与途径,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与目标,并结合展陈与运营策划,人群需求以及任务书要求明确了吕梁民俗博物馆设计的关键问题,指导后续设计工作的开展。第四章节为设计解答,基于以上章节的研究分析,对吕梁民俗博物馆进行设计,完成设计成果并对设计过程思路进行解析。第五章节为结论与展望,整理了本设计研究报告的主要成果,并提出了对后续研究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