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俗文化
本命年
企业并购
管理层特征
摘要:
一方水土滋养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哺育一方人民。独具中国文化气质的中国民俗历史悠久、丰富多彩、代际流传,其现实影响力和感染力不容小觑。本文提出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潜移默化的民俗文化在微观企业层面呈现出什么样的影响?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实证分析,揭露从民俗文化到管理者心理特征再到企业行为的传导机制,以客观数据来回答这个问题。本文关注的研究对象是“本命年”民俗文化。“本命年”起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干地支与十二生肖,在历朝历代中广而存在并持续影响,素来有着坎坷之年的说法和趋吉避凶的习俗。处于“本命年”民俗文化背景下的个人无意识地受其影响产生犹疑、焦虑和回避的心理活动,进而增加风险意识,作出保守决策。并购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投资活动之一,事前、事中、事后都伴随高风险性和不确定性,需要管理者在发起并购时仔细评估,并购过程中操作得当,还要面对并购完成的整合或并购失败的后果。那么,区别于其他年份,管理者在“本命年”时是否会因为感知到这一民俗文化所带来的心理现象,而作用于企业战略选择和决策行为?解决这个问题为研究民俗文化与企业行为设立了崭新视角。利用2007年至2021年在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的年度数据,本文构建了Probit回归模型检验管理者处于“本命年”时对企业并购的影响,并引入管理者海外经历和学术背景这两个变量分析管理者特质对于“本命年”与并购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在进一步分析中,本文分别讨论了管理者年龄、管理者性别、企业产权性质以及跨行业与跨地区并购四个方面,在“本命年”的并购效应上发挥的作用。研究结果指出:(1)管理者处于“本命年”时会抑制企业并购行为;(2)当管理者具有海外经历或具有学术背景时,处于“本命年”民俗影响下会减少并购倾向的作用减弱;(3)以48岁为分水岭,年龄更小的管理者越有更高的意愿发起并购,且相对于年长的管理者,较年轻的管理者更容易受到“本命年”的作用改变当年并购策略;(4)相对于女性管理者,男性管理者经历“本命年”时对企业并购行为存在抑制作用;(5)相对于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的管理者经历“本命年”时对企业并购行为存在抑制作用;(6)并购类型方面,管理者“本命年”的影响只体现在不跨地区和不跨行业的并购中。本文尝试通过“本命年”管理者与企业并购行为的实证分析,观察民俗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在微观企业层面的现实影响。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应当引起企业及其管理者对于民俗文化的重视——既使得管理者在进行关键决策时避免受到文化因素的作用而过度谨慎保守,做出不利于企业发展和盈利的主观选择,又督促了企业建立科学完善的评估机制与并购流程以杜绝个体导致的偏颇;还对民俗文化在当今时代怎样继承和发展提供了参考意见——以批判与扬弃的态度去粗取精,对恶俗陋习实行易风改俗,对优良民俗实行承继弘扬,塑造及弘扬符合当代中国价值观的民俗文化。以非正式制度和微观框架为切入视角,本文沿着“本命年”文化—管理者特质—企业活动的路径研究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对企业并购的影响,推动民俗文化与企业行为在“本命年”这个新兴的研究方向上更进一步,为扩展企业并购因素的相关研究做出贡献。本文的研究是一次结合了管理学、民俗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探索中国传统文化情境下独有民俗影响力的有益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