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通草画
广府民俗文化
展示设计
交互体验
摘要:
2000年,随着英国学者伊凡·威廉斯给广州博物馆捐赠了70余幅通草画,曾经在清代盛兴一时却又迅速消失的通草画重新进入了国内大众的视野,国内的学者也开始关注和研究通草画。作为清代广府地区流行的民间美术类型,外销通草画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尤其是通草画中隐含的广府民俗文化,而目前有关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未发展成熟,具有巨大的研究市场。同时,随着通草画的推广,近些年也出现越来越多的通草画主题展览,展览的形式基本都是大量画作的排列展示,并辅助简单的文字说明。目前的这种展示形式,在传达通草画广府民俗文化信息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课题将从交互体验的视角,对通草画广府民俗文化的展示进行分析和应用实践。
本课题将交互体验的理论方法,应用于通草画广府民俗文化的展示内容策划和展示形式设计中,提出一套适用于通草画广府民俗文化展示的设计方案,具体的研究过程如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以交互体验指导展示设计为主线进行调查分析与总结。首先,对通草画的解读方式进行研究,通过扎根理论提出通草画画作信息的阐释维度,并根据观众需求,对阐释维度信息进行排序,探究不同信息对通草画广府民俗文化信息的传播效果,从而提出通草画广府民俗文化展示内容的编排策略。其次,对通草画展览的展示形式进行分析,收集整理通草画展和民俗题材美术展览的案例,并对现有的展示形式进行用户调研,探究不同的展示形式对不同内容信息传达的影响,同时,对观众在展示环境中的行为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提出展示形式的设计策略。最后,根据上述研究结论进行设计实践,对提出的理论方法进行进一步验证。
本课题希望通过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对通草画的展示进行研究,探究如何通过交互的手段,突破原有展示的局限,进行通草画展示的创新,以满足观众对通草画中广府民俗文化的认知需求以及对绘画作品的审美需求,为通草画的展示提供一些参考建议,引起对当前通草画的传播与传承的新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