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民俗文化育人
初中语文
乡土文学
教学
摘要:
乡土文学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蕴含着丰富的地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审美意识,增强文化认同感。但在语文教学中,其乡土特性和文化意蕴往往被教师所忽视。因此,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展现乡土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尤为重要。本论文以民俗文化育人为目标探究初中乡土文学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民俗事象认识到乡土文学的“土气息”,并从中得到教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首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乡土文学为研究对象,总结其教学价值。同时,依据钟敬文的民俗学理论知识,将初中乡土文学中的民俗文化按照物质民俗、精神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进行分类。然后,通过问卷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当前初中乡土文学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归纳其存在问题:学生疏离乡土,缺乏乡土实践;教师乡土意识淡薄,乡土文化阐释不足,教学形式单一化、程序化,忽视整体教学,达不到以文化人目标。接着,分析民俗文化育人的必要性,以及民俗文化在奋斗精神、务实精神、人文素养、道德品行和审美素养方面的育人价值。最后,根据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提出在乡土文学教学中落实民俗文化育人这一目标的教学原则,针对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教师应关注民俗文化,立足核心素养整合乡土文学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引导学生亲近乡土。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乡土文本进行教学设计,以期引发广大研究者和一线教师对初中乡土文学和地方民俗文化的广泛关注,使其育人价值得以进一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