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灞桥方言词语
饮食文化
人生礼仪
岁时节日
民间游艺
摘要:
方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民俗文化传承的重要桥梁。灞桥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灞桥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关中片东府小片,与西安方言相比,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方言词语蕴涵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民俗风情,且民俗始终随社会而发展。目前,对灞桥方言的研究成果较多,但研究大多集中在方言本体层面;对灞桥方言词语与民俗文化的研究较少,缺乏系统性和深入性;亟需进行全面深入的考察和研究。以灞桥方言词语为研究对象,将语言学和民俗学的方法相结合,调查整理当地有代表性的方言民俗词语,阐释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讨论灞桥方言词语与饮食民俗文化,具体包括饮食种类和饮食器具两个方面,并对比了区内特色的饮食方言民俗词语。饮食种类涵盖面食类、米食类、粥类和菜肴类四个方面。面食类以面和馍为主,米食类和粥类以介绍当地特色小吃为主,菜肴类主要介绍传统名品。饮食器具涵盖烹调器、盛食器和储食器三个方面,展现了灞桥人的智慧、尚朴,知足常乐以及和合境界。第二部分研究灞桥方言词语与人生礼仪文化,具体包括三个方面,即生育礼仪文化、婚姻礼仪文化和丧葬礼仪文化,分别对比了区内特色的婚姻民俗词语和丧葬民俗词语。生育文化从祈子、孕期和庆贺三个阶段入手,展现了灞桥人传宗接代、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婚姻文化整理了婚前、迎娶和婚后三个阶段的主要礼仪程序,表现了人们对幸福婚姻的期待;丧葬文化分为丧礼、葬礼和祭奠之礼,是生产力水平、宗教观念、环境等的产物,具有浓厚的教化作用。第三部分探讨灞桥方言词语与岁时节日文化,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即传统节日民俗文化和特色节日民俗文化,人们通过约定俗成的仪式,表达内心的丰富情感,是加强彼此联系的纽带,是民族精神的魂;但是,大众观念的转变以及市场的冲击等,节日中的民俗事象随之变异或消失,警示人们保护文化的紧迫性,提高文化保护的自觉意识。第四部分阐释灞桥方言词语与民间游艺文化,包括两个方面,即民间竞技文化和民间游戏文化,探究当地独特的民间娱乐活动,重点讨论儿童的游艺活动。其具有普遍性、阶段性、规则性等特点,是符合当地环境的、锻炼身心的游戏,揭示了灞桥人的品性,同时也是传统文化的符号,至今仍具有生命力。灞桥方言保留了大量的民俗词语及部分古语和外来语,是人民群众语言生活长期累积的成果,有助于民俗文化的记录与传播。近年来,随着普通话的普及、外来语的输入和人口的大量流动,纯正的灞桥方言逐渐丧失了地位,有些习俗也逐渐消失;但是,我们仍然可以通过方言词语窥见其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