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多发性抽动症
肝亢风动型
运耳术
菖麻熄风片
儿童
睡眠障碍
摘要:
目的:
1.构建适用于肝亢风动型多发性抽动症伴睡眠障碍的运耳术方案;
2.验证运耳术在儿童肝亢风动型多发性抽动症伴睡眠障碍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1.运耳术方案的构建
文献研究及初稿形成: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课题小组根据文献研究结果、文献提取相关内容结合临床实践,拟定运耳术方案初稿。
两轮专家咨询:根据课题组拟定运耳术方案初稿,线上、线下结合发放给相关领域中西医儿科、儿童康复、儿科护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两轮问卷调查,用描述性统计分析语言衡量专家对方案各条目意见的集中程度与协调程度,根据各位专家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修订运耳术方案。
预试验:选取6名肝亢风动型多发性抽动症伴睡眠障碍患儿对运耳术方案进行调试。通过治疗中出现的问题、患儿和家长的反馈意见对运耳术方案进行修订,形成最终的运耳术施行方案。
2.运耳术方案的应用研究
选取郑州市某三甲医院76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肝亢风动型多发性抽动症伴睡眠障碍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中成药:菖麻熄风片治疗、心理及行为治疗、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专家论证构建的运耳术方案进行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测评患儿的临床疗效、抽动症状严重程度、中医症候积分及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价运耳术方案的应用效果。
结果:
1.运耳术方案的构建
(1)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共进行两轮专家咨询,第一轮共发放专家咨询问卷15份,15份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为100%;第二轮共发放专家咨询问卷15份,15份问卷全部收回,回收率达到100%;通过专家对运耳术方案的熟悉程度及判断系数进行整合,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93;专家咨询第一轮结果,各条目变异系数均小于0.25,均数均大于3.5;专家咨询第二轮结果,各条目变异系数也均都小于0.25,均数均都大于3.5。
(2)运耳术方案修订内容:第一轮共咨询7个条目,对运耳术实施方案中8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其中根据专家的建议及意见,增加了 1个操作前准备条目;专家咨询第二轮共8个条目,在运耳术方案实施过程中增添了背景音乐。
2.运耳术方案的应用
(1)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在本试验研究过程中,试验组脱落4例,对照组脱落3例,最终纳入的有效病例总共为69例,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性别、年龄及病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Z=-2.607,P=0.009,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两组患儿耶鲁综合抽动严重程度(YGTSS)评分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运动性、发声性及抽动总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周后,试验组患儿的运动性、发声性及抽动总积分下降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运动性、发声性及抽动总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试验组治疗前后运动性、发声性及抽动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运动性、发声性及抽动总积分差值,试验组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4)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47,P=0.517);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比较,试验组中医症候积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357,P<0.001)。两组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54,P<0.001);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542,P<0.001)。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两组患儿中医症候积分差值比较,试验组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57,P<0.001)。
(5)两组患儿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分的比较:治疗前两组患儿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77,P=0.564);治疗4周后两组患儿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分比较,试验组睡眠习惯问卷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5.040,P<0.001)。两组组内比较,对照组治疗前后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635,P<0.001);试验组治疗前后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61,P<0.001)。治疗4周后与治疗前两组患儿儿童睡眠习惯问卷评分差值比较,试验组差值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4,P<0.05)。
结论: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