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哮喘儿童
家庭管理方式
行为问题
睡眠障碍
摘要:
目的1.了解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方式、行为问题及睡眠障碍的现状。2.分析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方式、行为问题及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3.探讨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方式、行为问题及睡眠障碍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于2018年5月至2018年12月期间,随机抽取长沙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小儿哮喘专科门诊就诊的218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哮喘儿童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单日抽取就诊号为奇数的患者,双日抽取就诊号为偶数的患者。调查问卷包括儿童哮喘家庭管理方式问卷、儿童行为量表(Children Behavior Checklist,CBCL)、儿童睡眠紊乱量表(Sleep Disturnbance Scale For Children,SDSC)。使用SPSS17.0数据录入分析,采用的统计学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卡方检验、多元线性回归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方式测评量表总得分(236.27±14.08),8个维度中照顾难易程度得分较低,条目均分(2.80±0.23)。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父亲教育程度、母亲教育程度、夫妻关系、母亲职业是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方式总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父母亲教育程度越高,家庭管理方式得分越高(F=6.313,F=4.883,P<0.001);夫妻关系越好,家庭管理方式得分越高(F=5.450,P<0.001);母亲职业与家庭管理方式总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F=2.993,P<0.001),其中母亲职业为医务人员,家庭管理方式得分最高(252.67±14.47)。经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方法,是否收到并仔细阅读教育手册、生活工作是否受到哮喘疾病的影响是家庭管理方式总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收到并仔细阅读教育手册比没有收到的家庭管理方式总得分要高(t=6.880,P<0.001);生活工作没有受到哮喘疾病的影响比受到哮喘疾病影响的家庭管理方式总得分高(t=-0.410,P<0.001)。将单因素进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母亲受教育程度、夫妻关系、是否收到并仔细阅读教育手册、生活工作是否受到哮喘的影响4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是2.887、3.865、9.044、-5.198。2.哮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人数76例,占总研究对象的34.86%,高于全国常模12.93%,其中哮喘儿童行为问题8个因子中发生率较高的依次是焦虑/抑郁(12.76%),退缩(6.88%),违纪(6.42%)和思维问题(5.50%)。哮喘儿童社会能力3个因子之间的对比发现活动能力低下的问题检出率最高(31.19%)。采用卡方检验分析行为问题的影响因素,家庭经济状况是哮喘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x 2=6.667,P<0.05),家庭年收入高的哮喘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低于收入低的哮喘儿童;经卡方检验发现性别是哮喘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的主要影响因素(x2=4.832,P<0.05),男性患儿行为问题的发生率高于女性患儿。3.哮喘儿童睡眠紊乱量表总得分(36.32±4.57),218例调查对象中睡眠障碍的检出人数66人(30.27%)。其中入睡与维持睡眠困难障碍(DIMS)和睡眠觉醒转换障碍(SWTD)在儿童睡眠障碍中得分最高,分别是(9.97±2.54),(10.17±2.4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就学情况、因哮喘发作看急诊次数是哮喘儿童睡眠障碍总得分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就读小学的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总得分较高(36.51±4.69),未上学(家庭)的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总得分最低(33.58±3.65),方差分析F=5.5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因哮喘发作看急诊次数0次,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总得分最低(35.71±4.12),2次与≧3次得分较高(38.05±6.07;37.95±5.35),方差分析F=3.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哮喘儿童的行为问题总分与家庭管理方式总分可能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132。其中学校情况与家庭管理方式总分可能呈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170,退缩、躯体主诉、攻击性与家庭管理方式总分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122、-0.138、-0.136。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总分与家庭管理方式总分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0.163。其中睡眠呼吸障碍(SDB)、睡眠觉醒转换障(SWTD)、过度嗜睡障碍(DOES)与家庭管理方式总得分可能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是-0.269、-0.144、-0.176。哮喘儿童睡眠紊乱总得分与行为问题总分无相关。结论1.哮喘儿童家庭管理方式总得分较高,母亲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