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支气管哮喘
睡眠障碍
家庭功能
服药依从性
哮喘控制
摘要:
研究目的了解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现状,探究服药依从性、哮喘控制、家庭功能与睡眠障碍的相关性,并探讨服药依从性和哮喘控制在家庭功能与睡眠障碍之间可能存在的中介作用,为儿科医护人员对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干预及预防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0月在山东省潍坊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小儿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治疗的6-11岁哮喘儿童为研究对象。调查工具包括一般资料问卷、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C-ACT)、家庭功能评定量表-总体功能分量表(General Function Sub-scale of McMaster Family Assessment Device,GF-FAD)、哮喘服药依从性量表、儿童睡眠障碍量表(Sleep disturbance scale for children,SDSC)。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涉及分层回归分析、描述性分析、Pearson相关性分析、单因素ANOVA(方差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并借助Amos23.0完成结构方程模型(SEM)的构建,借助Bootstrap法实施中介效应检验。研究结果1.本研究一共发放278份问卷,回收25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2.10%。2.研究对象睡眠障碍量表(SDSC)得分均分为(37.54±5.30),睡眠障碍检出者为92例,检出率为35.90%。家庭功能、哮喘控制、服药依从性得分均分分别为(29.80±5.56)、(20.39±4.46)、(13.04±2.67)。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儿童SDSC得分在学习成绩、学习受影响程度、体育活动受限情况、家庭成员工作受影响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哮喘儿童学习成绩中等偏下或中等者的睡眠障碍得分高于学习成绩优秀或中等偏上者,研究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97,P<0.001);哮喘儿童学习经常或有时受影响者的睡眠障碍得分较学习基本不受影响或偶尔受影响者得分高,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25,P<0.001);只参加部分体育活动的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得分较体育活动基本不受影响者得分高,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34,P<0.001);因儿童哮喘疾病发作,家庭成员工作经常或有时受影响的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得分较家庭成员工作偶尔或不受影响者得分高,研究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12,P=0.012)。***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得分与家庭功能得分呈正相关(r=0.373,P<0.010);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得分与哮喘控制测试得分(r=-0.048,P<0.010)及服药依从性得分(r=-0.450,P<0.010)均呈负相关。5.分层回归显示:学习成绩、学习受影响程度、体育活动受限情况、家庭功能、服药依从性及哮喘控制均可能是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调整后的R2显示进入方程的变量共同解释了哮喘儿童睡眠障碍总变异的45.30%。6.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模型的拟合指数χ2/df=1.942、GFI=0.946、NFI=0.901、IFI=0.949、TLI=0.910、CFI=0.947、RMSEA=0.061、PCFI=0.553,模型拟合较佳。运用Bootstrap法中介效应检验得出,间接路径1:家庭功能→哮喘控制→睡眠障碍,95%CI[0.017~0.075],不包括0,表明此模型中哮喘控制在家庭功能和睡眠障碍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间接路径2:家庭功能→服药依从性→哮喘控制→睡眠障碍,95%CI[0.017~0.048],不包括0,表明在此模型中服药依从性与哮喘控制在家庭功能和睡眠障碍之间起到链式中介作用。结论1.哮喘儿童中可能有部分患儿出现睡眠障碍问题,值得关注。2.哮喘儿童家庭功能与睡眠障碍存在正相关关系,服药依从性、哮喘控制与睡眠障碍均存在负相关关系,且家庭功能、服药依从性、哮喘控制均可能是哮喘儿童出现睡眠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儿科医护人员可考虑通过改善家庭功能、提高服药依从性、提高哮喘控制水平来降低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发生率。3.家庭功能可以通过降低服药依从性和哮喘控制水平间接影响哮喘儿童的睡眠质量。当家庭功能较难成为调整切入点时,儿科医护人员可考虑将服药依从性与哮喘控制水平作为改善哮喘儿童睡眠障碍的切入点,以降低家庭功能对哮喘儿童睡眠障碍带来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