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竞技体育
优秀教练员
教练员发展
摘要:
竞技体育是我国体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奋斗目标,又是我国体育事业的核心。教练员则是竞技体育发展和运动训练水平的主导因素之一。现代竞技体育发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提高教练员全面素质,逐渐建立教练员团队,打造一支高水平教练员队伍,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是2012伦敦奥运会的需要,更是我国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结论:
1.目前我国女性教练所占比例不足20%,较为缺乏优秀的女性教练员。
2.我国优秀教练员年龄结构分布较为合理,但从趋势来看,我国优秀教练员群体有“老龄化”的趋势,及时培养和留住年轻优秀教练员是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3.我国优秀教练员中缺乏高学历层次的人才,目前,只拥有博士学历2名和硕士学历21名。
4.我国优秀教练员的平均执教年限为26.09年,成长为国家级优秀教练员需要平均年限为7.02年,反映了教练员工作的长期性、艰苦性。
5.优势项目教练员数量所占比例35.13%和35.12%,均超过三分之一。潜优势项目和集体球类项目中教练员远少于优势项目教练员数量。
6.我国冬季奥运项目教练员中,很多项目上尚未有优秀教练员。而且我国与美国、俄罗斯、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比,我国重视夏季奥运会的问题更加凸显。
7.非奥项目优秀教练员少,在全员数据中占到9.46%,在60岁以下人员中占到6.53%;受政府导向和群众基础主要影响,只有武术项目的优秀教练员还相对较多,其他曾经辉煌的项目以渐渐萎缩。
8.我国优秀教练员受经济条件、气候条件等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东北三省和体育总局系统三个地区,中西部地区优秀教练员分布较少。
9.针对国字号队伍教练员晋升应有更加明确、细化的教练员晋升体制。
10.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相对滞后,在我国多数项目教练员岗位培训当中,培训内容仍偏重于知识,教材的编写、更新、修正未能及时,存在教材普遍较为滞后,阻碍了教练员的需求。
11.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形式过于单一,培训缺乏系统性。主要以集中面试为主,缺乏利用搭建网络平台、利用网络、短信等方式给教练员及时“充电”。培训内容主要停留在基础知识上,缺乏创新、能力方面的培训。
12.我国教练员岗位培训考核方法缺乏科学性,多以试卷考核为主,缺乏开放性的考核方式;同时缺乏竞争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