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学生
大课间
体育活动
特征
摘要:
近年来,大课间体育活动已成为中小学校体育工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学生每天能够锻炼一小时的必要保障,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培养学生运动兴趣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对青少年儿童的体质健康水平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文件,尤其是在党的十八大后,在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对中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重要指示,在素质教育背景下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推进学校体育工作跨越式发展。当下,我国中小学校开展内容丰富、组织灵活具有特色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进一步充实,学生们不仅可以在体育锻炼中舒缓身心,并且可以练就强健的体魄、增强体育素养、培养终身体育思想。随着党和国家对体育事业的越发重视,体育也迎来了发展的最好时代,我们体育人也应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将个人的发展融入体育强国的中国梦当中,为我国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以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延安市城乡共30所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特征(时间、内容项目、组织形式、管理机制)、体育主管领导和体育教师的的认知特征、场地器材与体育师资特征以及运动负荷与安全管理特征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以探讨其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策略方法、改进措施,促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科学、高效、安全地开展。本文在查阅充足的文献基础上展开对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特征的研究,总结出适合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发展的有效对策,加快延安革命老区学校体育改革工作的步伐。研究发现:1、延安市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上摒弃单一的跑操和广播体操,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延安市当地民族传统特色的秧歌舞和安塞腰鼓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有较大影响,秧歌舞和腰鼓成为学校具有代表性的活动内容,所以大部分学校也都开展有一至两项全校性统一组织的操舞类活动,部分学校开设有形式多样的韵律操、球类、体育游戏等大课间活动,且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在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各有特色;2、延安市小学场地器材存在鲜明的地域差异,城区场地小但器材相对充足,乡镇小学场地大但是场地和器材都不达标。这就导致城区有些学校因为人数过多场地不足对大课间体育活动产生懈怠心理;乡镇小学学生人数虽然相对少,但是场地器材以及体育师资力量仍不能满足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需求;3、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机制不是很完善,体育教师以及其他科任教师的责任不明确,没有进行合理分层责任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大课间体育活动的顺利进行;4、体育教师的培养方式比较单一,缺少大课间体育活动专题培训,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内容编排有一定的影响;5、在安全监督防范方面大部分学校体育教师只考虑到思想层次上的安全防范,缺少完整的大课间体育活动安全预案,在季节环境变换以及异常天气情况下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受到极大的限制,缺少安全、适宜负荷的室内大课间体育活动方案。根据延安市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1、教育局应实现资源整合并加强宣传、监管力度,促进学校管理层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完善多元化管理,分层责任到人,并强调激励评价和过程检查的重要性;2、合理开发“小场地大课间”模式以及整合教师资源3、鼓励学生自主评价管理以及加强推进校本特色课程的开发;4、加强学校在异常环境及季节变换时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施方案的研究,弥补室内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不足;5、大课间体育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需要制定严格的活动纪律和课间安全应急措施来共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