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课间体育活动
现状
对策
摘要:
大课间体育活动1999年由国家教育部指导在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到现在基本普及,因其活动时间长,组织形式灵活,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师生喜爱。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学生能够缓解学习疲劳,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还能培养师生情感,活跃校园体育氛围,最重要的是通过每天参与体育锻炼,学生的体质健康得到了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主动锻炼的终身体育意识。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通过统一安排时间,以学校领导、体育教师、班主任为主要管理者和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形成了全校师生共同参与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本文以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500名学生,140名教师及行政干部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与访谈,了解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学生、教师基本情况以及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水平、参与态度、参与动机,分析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场地器材、监督评价等开展现状,从而找出影响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通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班级数量多、学生人数多,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师充足,但体育教师整体年龄偏高,学历水平偏低,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内容设计与创编。2.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教师与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有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较强的参与意愿,参与活动的内部动机积极,部分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重要性的认识需要提高,参与活动的态度和动机有待转变;师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整体满意度不高。3.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是全校性的集体活动,全校按照统一流程进行,流程安排循序渐进,符合运动规律,组织形式固定不变较为单一;活动内容整体比较丰富,以操类运动为主,缺乏趣味性且内容更新慢;场地器材不足也从客观上制约了活动的开展。4.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学校每天都在固定时间开展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活动时间有保证;学校建立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与监督评价机制,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监督评价比较全面,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落实不到位导致监督评价的有效性不足。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对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提出以下建议1.学校要继续加强重视,提高认识,领导要加大参与力度,提高管理水平。发挥大课间体育活动监督与评价机制的激励作用,完善各部门的奖惩,对大课间体育活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评比,以此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2.因校制宜,在充分利用现有场地和器材资源,提高场地、器材的利用效率的基础上,以学生本,设计灵活多变,内容与形式丰富的活动内容,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活动的兴趣,从而提高活动的实效性。还可结合地方传统,开展特色活动,开发独具特色且对学生有强大吸引力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3.利用学校微信公众号、学校宣传栏、广播电视台以及家长会、主题班会等方式,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宣传教育,让教师、家长、学生能充分认识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师生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活动的意愿。研究不足之处和后期研究展望:本论文局限于成都高新区中和小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现状以及对策的研究,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带给师生的身心变化及校园体育文化方面的研究比较欠缺,后期将结合活动开展效果重点进行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性方面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