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有效大课间
体育活动
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
我国大力推广和实行“阳光体育运动”,旨在落实“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助力青少年健康的提升体质并且在体育锻炼中愉悦心理,快乐参与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俱健,全面发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作为中小学校内主要的课外体育锻炼形式,自然也承担着落实学校体育改革的重任。但在大力推进的过程中也遇到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开展,忽视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本质。形成了大课间“美”未必“有效”的尴尬局面。再者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成缺乏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为本文研究赋予一定的研究意义。因此,创建科学有效的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工具以及评价方式是为了满足目前学校大课间体育活动实效发展的需求。论文通过深入探究河南省第四次推进会首次提出的“有效大课间”的核心内涵与其特性,初步界定“有效大课间”,为构建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奠定理论基础,主要采用文献法,访谈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AHP)法等科学研究方法,创建了多层次的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主要是由下列步骤进行的:(1)经验筛选,经梳理政策并广泛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初拟评价维度和下属指标群;(2)半结构式访谈法再提取与筛选指标。通过对河南省中小学“最美大课间”获奖学校的实地调查和对“最美大课间”的优秀指导教师进行访谈,分析访谈的转录文本,对指标进行再提取,并根据一线教师们的提出的意见进行删除、调整;(3)邀请专家小组进行了共三轮的问卷调查,通过前两轮专家小组对各层次指标的评定,整理调查结果并调整指标,完成了由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和39个三级指标构成的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4)通过第三轮专家小组给予判断矩阵赋值,运用层次分析法统计每项指标的权重以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结果,计算得出有效大课间评价指标体系各指标的总权重值。研究结果表明:(1)本研究创建出由四个维度展开的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四个维度和各维度的总权重值分别为活动内容(0.2609)、组织管理(0.2944)、资源的开发与利用(0.1228)、学生活动效果(0.3219),根据各级指标权重的分配值显示学生活动效果和组织管理权重值高居前两位,说明这两项是保证实施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实施的核心,表明创办有效大课间不仅需要把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的重心放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后的结果上,还要重视对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过程中组织管理的评价。(2)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为我国大课间体育活动提供了一套较为全面、系统的多层次评价工具,对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形成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3)把有效大课间评价指标体系用作评价工具时,应把该指标体系作为有效大课间的标准,依次向下降级,在使用的过程中要注重多阶层、多角度评价。(4)从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评价指标体系的综合权重分析,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以学生为主体,不仅重视发展学生体质,同时也要重视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态度的转变,促进学生身心俱长;实施健康素质教育,必然是以保障学生安全为前提的,尤其是体育活动,要给学生创建安全舒适的体育锻炼环境,提高学生自我防护意识;大课间虽不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但是却考验着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另外,学校要因地制宜,增加大课间活动内容,吸引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最后,提高学生以及家长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认知情况,转变观念,齐心共建有效大课间体育活动。(5)初步界定的“有效大课间”定义还不够成熟,所建立的有效大课间评价指标体系可能需要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更新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