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杭州
中学体育教师
中学生
大课间体育活动
摘要:
体育运动是一项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谈及学校体育时,常常会提起“体育课”和“体育竞赛”,往往会忽略“课余体育活动”。事实上,目前对广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课余体育活动主要是早操和课间操活动,但是多年来学生的早操和课间操,基本上都是做一套国家规定的徒手操,形式单一,内容枯燥乏味,学生参与兴趣和积极性不高,收效甚微。因此,在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活动之际,学校应积极引导广大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充分开展和利用大课间体育活动便成了阳光体育内容中一项重要的途径。
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仅是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传统课间操的继承和发展,是巩固和提高体育锻炼效果,提高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体育锻炼形式,其丰富的活动内容和灵活的组织形式在强身健体、锻炼意志的基础上,培养了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充分体现了现代素质教育的全面性和学生发展的主体性及差异性。
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逻辑推理法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杭州市中学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主要包括近3年杭州市中学体质健康状况、中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情况,活动方式,组织管理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中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因素等,并提出4个方面的对策,为杭州市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更好发展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近3年杭州市中学生体质下降,健康状况令人担忧。虽然中学生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态度比较积极,但是中学生参与的动机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且男、女生参与的动机存在较大差异,大多数中学生对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全面。
杭州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开展较为普及,所有学校均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大课间体育活动,但是初、高中存在着较大的不平衡性,各校在活动次数、时间、内容设置、组织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与其它城市特色学校相比,活动内容缺乏特色性和创新性。
体育教师参与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管理态度是最积极的,班主任较为主动,但学校领导参与管理的态度一般,大课间体育活动的组织和管理没有得到全体老师的支持和配合,组织管理水平有待提升。此外,相当部分中学的体育专项资金短缺,场地、器材设施不是很理想,客观上影响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质量和效果。
因此,为了更好的促进杭州市中学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发展,杭州市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宏观统筹,深入指导、监督、检查,多组织大课间体育活动的评比,总结成功经验;学校领导应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加大专项资金投入,完善场地、器材设施,加大活动宣传力度,建立科学的责任制度、评价制度和激励制度,提高大课间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水平;体育教师要不断丰富和创新大课间体育活动内容和组织形式,活动内容可以结合地方特色,引入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新兴体育项目,激发中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和意识。